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要闻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微电子不微:记三好三有之宽禁带半导体团队
时间:2017-01-04 15:46:20来源:新闻中心点击:

深耕细作于“方寸之间”

——记“三好三有”导学团队之宽禁带半导体团队

■记者 贾凯

在西电有这样一批研究生,师兄们总会告诉新入门的师弟师妹们,“你能读西电的研究生靠的是自己的努力,但能到咱们导师门下就是你的幸运了”。

他们的导师,是院士,是副校长,是教授,但学生们都说“他更喜欢被称为老师,他用一言一行真正诠释了什么是为人师表”。

这位“大家庭的家长”,是郝跃老师。这批研究生,是微电子学院的宽禁带半导体团队。他们师徒一起荣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届“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称号。

【团队故事

“微电子不微”,方寸之间显乾坤

“微电子不微”,这是郝跃老师常说的一句话。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与微电子技术越发息息相关,它更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郝跃,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和2009年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0多年来,郝跃一直从事着所钟爱的微电子器件和材料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郝跃带领下,一代代研究生加入到宽禁带半导体和微纳材料与器件团队中,他们以基础理论和机理研究为基础,瞄准新的材料,以新材料推动器件发展,以器件发展推动应用,最终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

在郝跃门下攻读研究生,不只意味着能够“站在巨人肩上”,由院士作为自己的科研领路人,同时,学习和科研平台也可谓得天独厚。

上世纪90年代,当郝跃带领团队刚开始转向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时,尚需面对没有材料生长设备的难题。

如今,以郝跃为学术带头人的宽带隙半导体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已成为国内外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成果转化方面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中,1000级微电子超净工艺实验室超净间,连同材料生长、器件制作和相关表征设备,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工艺线。

【导师说】

教书育人,本质在育

“国家需求是我们的第一原则。”在新同学加入团队伊始,郝跃始终将团队精神文化的引导放在首要位置。“我们团队始终坚持为国家、为国防探索未知的科技前沿。进入我们团队的同学普遍都很优秀,如何在短时间内让他们尽快融入我们的团队精神和文化,这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确立了各式各样的鼓励方式,让同学们不要过于浮躁,坚持潜心学术,安心从事自己的研究。”正是在郝跃言传身教之下,无论是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或者服务国家需求的重大课题,实验室的研究生们在其中都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教书育人,本质在育。”这是郝跃在研究生培养中所一贯坚持的。在他看来,对待学生首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要像了解自己孩子一样了解每一位学生,与他们建立朋友般的关系。

“没有兴趣和积极性的研究是非常枯燥的。因材施教,正是需要我们站在学生立场上为他们着想,迎合他们的目标和期望,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特点,进而调动和发挥他们最深层次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在宽禁带半导体团队中,除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走出去”也是郝跃所积极提倡的。“我们鼓励同学们更早参与国内学术活动,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升视野,增强信心,互相鼓励和鞭策。”

实验室师生参加第十一届氮化物半导体国际会议(ICNS)

已经毕业的郝跃的学生,相当大比例在国内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中继续从事着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他们每取得一丁点成绩,我都由衷为他们高兴。希望毕业生们把我们的实验室文化和团队精神传承下去,希望他们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把研究生期间的这股劲儿坚持下去,坚定自己对人生、对理想、对未来的追求。”

【同学说】

普通小白板,拳拳师生谊

在郝跃办公室中常年摆放着一块小白板,看似普普通通,实则大有文章。

张雅超是郝跃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大二时候,他在一场学术讲座上被郝老师儒雅的学者风范所吸引,后来成功保送郝老师的研究生。“因为是直博生,缺少硕士阶段积累,在同届其他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我对微电子这个研究领域还有些迷茫。”

“在表达自己的困惑后,郝老师在小白板上向我讲起了微电子领域的前沿热点,以及我们实验室的研究近况等。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听院士传授知识,内心颇为紧张,再加上知识积累确实有限,所以郝老师讲的很多其实听不太明白。”

“郝老师发现我面露难色,马上擦了擦白板,在上面重新画了一些GaN基半导体材料的能带与晶格常数图。从这些便于理解的基础性内容入手,郝老师花费半个多小时,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感触颇深,“至此之后,郝老师在小白板上为我展示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每次聆听都会令我醍醐灌顶。”

正是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Applied Physics Express、AIP Advances、Chinese Physics B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同张雅超一样,可以说,郝跃的每位学生也都有一段维系在小白板上的师恩记忆,它见证着郝跃对每位学生的悉心指导和培育。

自豪之余,更是激励

“一直都以成为郝老师的学生而自豪,不仅因为他的成就,更多是因为他认真谨慎的学术态度,敢为人先的非凡气度,注重学生自身发展的育才角度。”硕士生刘丙亚谈到,“诚然,自豪之余更多的也是压力,只有更好的自己才配得上恩师的教导。”

作为郝跃的学生,“院士门生”这个身份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自豪,更多的是激励。

硕士生周龙是刚刚加入团队的一名“新兵”,“郝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学术视野、乐观的生活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优秀的科研平台,自由的科研氛围,都激发着我学习的潜能和热情。”

“研究生学习的这几年中,郝老师不仅在学业上指导我如何开展研究,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如何把握研究前沿动态,还在生活上给予我关心,时常邮件交流,关心我的身体健康,关心我的签约情况。”即将毕业、离开这个大家庭的硕士生徐圆谈到,“感谢郝老师,没有他对我的指导,我的研究生学习不会如此顺利。”

“在郝老师团队中的科研经历,不仅是宝贵的学术收获,更将沉淀为我今后做人做事的重要指引。”团队中的大师兄、博士生卢阳感触颇多。

上一条:西电举办三场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系列报告会
下一条:听风看风捕风:记三好三有导学团队之密码学团队

微电子不微:记三好三有之宽禁带半导体团队
发布时间:2017-01-04 15:46:20来源:新闻中心点击:我要评论:

深耕细作于“方寸之间”

——记“三好三有”导学团队之宽禁带半导体团队

■记者 贾凯

在西电有这样一批研究生,师兄们总会告诉新入门的师弟师妹们,“你能读西电的研究生靠的是自己的努力,但能到咱们导师门下就是你的幸运了”。

他们的导师,是院士,是副校长,是教授,但学生们都说“他更喜欢被称为老师,他用一言一行真正诠释了什么是为人师表”。

这位“大家庭的家长”,是郝跃老师。这批研究生,是微电子学院的宽禁带半导体团队。他们师徒一起荣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届“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称号。

【团队故事

“微电子不微”,方寸之间显乾坤

“微电子不微”,这是郝跃老师常说的一句话。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与微电子技术越发息息相关,它更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郝跃,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和2009年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0多年来,郝跃一直从事着所钟爱的微电子器件和材料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郝跃带领下,一代代研究生加入到宽禁带半导体和微纳材料与器件团队中,他们以基础理论和机理研究为基础,瞄准新的材料,以新材料推动器件发展,以器件发展推动应用,最终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

在郝跃门下攻读研究生,不只意味着能够“站在巨人肩上”,由院士作为自己的科研领路人,同时,学习和科研平台也可谓得天独厚。

上世纪90年代,当郝跃带领团队刚开始转向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时,尚需面对没有材料生长设备的难题。

如今,以郝跃为学术带头人的宽带隙半导体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已成为国内外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成果转化方面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中,1000级微电子超净工艺实验室超净间,连同材料生长、器件制作和相关表征设备,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工艺线。

【导师说】

教书育人,本质在育

“国家需求是我们的第一原则。”在新同学加入团队伊始,郝跃始终将团队精神文化的引导放在首要位置。“我们团队始终坚持为国家、为国防探索未知的科技前沿。进入我们团队的同学普遍都很优秀,如何在短时间内让他们尽快融入我们的团队精神和文化,这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确立了各式各样的鼓励方式,让同学们不要过于浮躁,坚持潜心学术,安心从事自己的研究。”正是在郝跃言传身教之下,无论是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或者服务国家需求的重大课题,实验室的研究生们在其中都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教书育人,本质在育。”这是郝跃在研究生培养中所一贯坚持的。在他看来,对待学生首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要像了解自己孩子一样了解每一位学生,与他们建立朋友般的关系。

“没有兴趣和积极性的研究是非常枯燥的。因材施教,正是需要我们站在学生立场上为他们着想,迎合他们的目标和期望,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特点,进而调动和发挥他们最深层次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在宽禁带半导体团队中,除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走出去”也是郝跃所积极提倡的。“我们鼓励同学们更早参与国内学术活动,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升视野,增强信心,互相鼓励和鞭策。”

实验室师生参加第十一届氮化物半导体国际会议(ICNS)

已经毕业的郝跃的学生,相当大比例在国内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中继续从事着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他们每取得一丁点成绩,我都由衷为他们高兴。希望毕业生们把我们的实验室文化和团队精神传承下去,希望他们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把研究生期间的这股劲儿坚持下去,坚定自己对人生、对理想、对未来的追求。”

【同学说】

普通小白板,拳拳师生谊

在郝跃办公室中常年摆放着一块小白板,看似普普通通,实则大有文章。

张雅超是郝跃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大二时候,他在一场学术讲座上被郝老师儒雅的学者风范所吸引,后来成功保送郝老师的研究生。“因为是直博生,缺少硕士阶段积累,在同届其他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我对微电子这个研究领域还有些迷茫。”

“在表达自己的困惑后,郝老师在小白板上向我讲起了微电子领域的前沿热点,以及我们实验室的研究近况等。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听院士传授知识,内心颇为紧张,再加上知识积累确实有限,所以郝老师讲的很多其实听不太明白。”

“郝老师发现我面露难色,马上擦了擦白板,在上面重新画了一些GaN基半导体材料的能带与晶格常数图。从这些便于理解的基础性内容入手,郝老师花费半个多小时,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感触颇深,“至此之后,郝老师在小白板上为我展示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每次聆听都会令我醍醐灌顶。”

正是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Applied Physics Express、AIP Advances、Chinese Physics B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同张雅超一样,可以说,郝跃的每位学生也都有一段维系在小白板上的师恩记忆,它见证着郝跃对每位学生的悉心指导和培育。

自豪之余,更是激励

“一直都以成为郝老师的学生而自豪,不仅因为他的成就,更多是因为他认真谨慎的学术态度,敢为人先的非凡气度,注重学生自身发展的育才角度。”硕士生刘丙亚谈到,“诚然,自豪之余更多的也是压力,只有更好的自己才配得上恩师的教导。”

作为郝跃的学生,“院士门生”这个身份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自豪,更多的是激励。

硕士生周龙是刚刚加入团队的一名“新兵”,“郝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学术视野、乐观的生活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优秀的科研平台,自由的科研氛围,都激发着我学习的潜能和热情。”

“研究生学习的这几年中,郝老师不仅在学业上指导我如何开展研究,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如何把握研究前沿动态,还在生活上给予我关心,时常邮件交流,关心我的身体健康,关心我的签约情况。”即将毕业、离开这个大家庭的硕士生徐圆谈到,“感谢郝老师,没有他对我的指导,我的研究生学习不会如此顺利。”

“在郝老师团队中的科研经历,不仅是宝贵的学术收获,更将沉淀为我今后做人做事的重要指引。”团队中的大师兄、博士生卢阳感触颇多。

责任编辑:付一枫
本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