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科研的前沿,听风、看风、捕风
——记“三好三有”导学团队之密码学团队
■学生记者 卢少娟 张闻功
【团队故事】
坚持不懈,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的一线
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常年活跃在科研的第一线,紧跟着密码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通信工程学院密码学团队由导师胡予濮教授带领,团队成员一共18个人,包括连至助、高雯、谢佳、刘沫萌、张彦华、贾惠文、张姗姗、陈江山、刘君、董思越、班学华、李磊、董星廷、何宇帆、王通、彭涛、张慧、宫雅婷。其中10个博士生,8个硕士生。
凭着对科研的坚持不懈,胡予濮带领着团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其中,以重要参加者身份完成的流密码算法ZUC于2011年8月正式成为国际标准,这是我国密码算法的第一个国际标准。自2003年以来,胡予濮带领课题组老师和同学们主持了国家自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参与1项;保密项目1项,校企合作项目1项。
密码学团队主要从事密码学的理论研究,包括格公钥密码学,全同态加密,多线性映射GGH映射,混淆。2013年欧密会,Garg、Gentry和Halevi在理想格上实现了第一个多线性映射方案,这篇论文获得当年欧密会的最佳论文奖。胡予濮回忆他初次接触GGH时说:“粗看上去,GGH密码映射方案到处都是漏洞,但你就是无论如何也攻破不了它。”从2014年5月底到2015年2月中旬,胡予濮的脑海里全是GGH密码方案,他完全沉醉在格公钥密码、数论、概率统计等学科的世界里。终于在2015年3月,胡予濮和他的博士生贾惠文确认攻破了GGH密码方案,成果发表在2016年欧洲密码年会上。
然而,GGH的密码应用中仍有混淆方案尚未被攻破。胡予濮告诉博士生们:“我们要走在科研的前沿,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是研究多线性映射与混淆。”
【导师说】
“传、帮、带”,营造朴实无华的工作氛围
“羞于浅尝辄止,安于书呆子式,乐于做学生的朋友。”作为导师的胡予濮,将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对学术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就连走路都在想问题,时刻不忘手中的论文。
学术上带头,生活中体贴,他是大家心中的另一位父亲。
胡予濮,多次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名师称号;2007年,陕西省精品课程《现代密码学》课程负责人;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信息论与编码理论》主要骨干教师;2007年、2008年被评为校级师德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学校师德标兵,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六);2011年获得“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2015年再次被评为学校师德标兵;2016年获“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获全国网络安全优秀教师奖。
胡予濮深知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对科研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他致力于“传、帮、带”,营造朴实无华的工作氛围。老师带学生、师兄带师弟、一起研究探讨科研问题。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胡予濮精心打造每周一次的讨论班。“我不会给学生太多的约束,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发挥他们个人的思维。”胡予濮说道。每次的讨论班由一位博士研究生主讲,胡予濮和其他同学们一起探讨、针对问题畅所欲言。每学年的上学期,讨论班便会更改讨论内容。主要讲述当前科研前沿方向的基础知识,目的就是为了带领新入学的同学们能够尽快进入科研一线。
除了内部的讨论,胡予濮也会时常邀请一些国际一流的密码专家为同学们做报告,如:Phong Q. Nguyen(阮风光)、Claude Carlet等,拓宽同学们的眼界、思路。每年的中密会、密码学算法会议等,都会有同学积极去参加、学习。
【同学说】
和谐友爱,一个温暖人心的大家庭
“我们是一个大家庭。胡老师是我们心中的‘父亲’,同学是我的兄弟姐妹。”高雯说道。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温馨友爱,他们彼此分享,他们共同经历与成长。
开放自由式探讨是学生发挥思维的前提。博士生陈江山说:“胡老师的管理有紧有松,我们处于一个很舒适的状态。老师手把手教,写文章做科研都会带上学生,和学生一起讨论,分享他的经验,谁有想法都可以和老师交流。”
“整个团队很和谐,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学习变得很轻松,不是那么枯燥。如果讨论发生分歧,大家会依次说出各自的观点,胡老师听后会给出他的判断,但有时我们也会质疑老师的说法,因为胡老师一直教育我们要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想法。”
“来这里读博士压力是有的,一个和谐的团队会很大程度缓解自己的压力。在学习上会有人和自己讨论,自己前进的速度也相对比较快。一个人冥思苦想,往往不能启发思维。然而在讨论的形式下,我们可以集思广益,对我们的思维刺激帮助很大。”这是陈江山来到这个大家庭最大的感触。
互帮互助,温暖人心。在平常的接触过程中,胡予濮扮演着父亲的角色,对学生体贴入微。2016年9月份,有两位博士生在参加完中国密码学会年会后生病了,胡予濮老师急切的询问到:“是不是开会期间,吃住不习惯造成的?”后来还发消息询问同学的身体状况。简单的话语,却深深的温暖着同学们的心。
谈到同学关系,连至助微笑着说:“平日里大家互帮互助,无论你需要做什么,只要你开口,就会有人帮忙。当然,平时的娱乐也是不可或缺的,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一起打打球,爬爬山,放松的同时也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大家在一起,可以说是其乐融融。”
【访谈手记】
师德师风,一代代传承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连至助幽默地说道。
“团队最重要的因素是老师对学生的态度,老师对学生的引领关注直接决定学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状态,这些都受老师的直接影响。”谢佳说:“胡老师总是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替学生着想,我们大家都非常的敬爱胡老师。”
胡予濮对科研的严谨态度,影响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良好的师德师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饱受良好师德师风的熏陶,胡予濮的学生当中也不乏佼佼者。如韦永壮先后在IT(信息论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Theory)上发表4篇论文,张凤荣在IT上发表1篇论文。至2016年7月,胡老师指导的博士毕业生人数达33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在各个高校从事教师职位,他们秉承胡予濮的教学风格与科研态度,奋斗在教学岗位和科研一线。
互帮互助,和谐友爱,他们一直站在科研的一线,听风、看风、捕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