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师 校友 访客

邮件系统 信息公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师生风采 >> 正文

粉笔为犁耕沃土 碧血丹心致科研

——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王世清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26 15:21:56 浏览:

王世清老师身形瘦长,留着齐肩直发,衣着朴素。她戴着一副金边眼镜,说话时不疾不徐,脸上总是挂着和气的笑容,让人一见就产生亲近感。“胡适曾有言:‘勤谨和缓’,勤是脚踏实地,谨是严谨客观,和是虚心平和,缓是从容不迫,这是我对自己的职业要求。”王世清老师说。

王世清出身于教师家庭,这让她从小就坚定目标:成为一名老师。一路读书到博士毕业,在西安石油大学圆满了自己的“教师梦”,王世清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创新型人才。

王世清想“把课讲好讲精”,想把枯燥乏味的焊接专业理论讲得深入浅出,想在课堂上穿插学术前沿知识和工程实践案例,便经常去听老教授们的课取经。“老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我要自己先钻研透了,学识广了,才能把学生教好。”王世清老师说。

“因材施教,润物无声,教育无痕。”这是王世清老师一直坚持的育人理念。她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引导他们走上不同的研究道路。对于理论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学术型学生,鼓励他们瞄准学科前沿,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新问题、新技术这些“顶天”的理论研究上;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工程型学生,鼓励他们将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开发新工艺,做一些“立地”的工程实践项目。

王老师不仅教学能力过硬,而且对科研也很下功夫。“做好科研也可以反哺教学。”王世清老师始终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企业工程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曾解决了航空航天某材料接头裂纹、石油钻杆接头耐磨和耐腐蚀等问题。这些研究,既为企业解决了工程中的技术难题,也成为了企业典型工程案例走入课堂。王老师不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教会学生把文章写到生产现场,把科研做到生产一线,真正做到了产、学、研融为一体。

想要教学科研水平都过硬,就要花费更多的精力。王老师擅长集中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处理工作。有时在办公室写论文,王老师全神贯注,别人有事找她,得连叫好几声,她才能意识到。这样高效率的工作,带来了满满的收获。近5年来,王老师主持或完成国家基金2项,省部级基金3项,教育厅基金1项及横向项目4项,有5篇论文被SCI收录,参编一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并获得了中国石油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二等奖;先后入选校级“骨干教师”及“青年拔尖人才”,担任“石油工程材料先进焊接技术”创新团队的主持人……“对学生投入得多,老师的收获会更多。相比奖项,教学经验变得丰富才是更宝贵的。”但王老师也亦是感慨亦是打趣地说,“科研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白头发啊。”

努力上好课,教好学生;把焊接创新团队做好做大做强,为团队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立足学校石油石化特色,开展油田煤炭用轻质材料的研发工作,为轻质材料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实际应用铺平道路。这是王世清老师接下来想要努力的方向。这样朴素的愿望,饱含着的是一名教师为教学和科研长期奋斗的决心。


文:大学生新闻社  曹梦璇         指导老师:惠笑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