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风采 > 正文
武大学子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再创佳绩时间:2025-09-03

来源:动力与机械学院、本科生院

(通讯员:余亮英,赵熠)近日,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落下帷幕。武汉大学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由动力与机械学院黄德钊、张楠老师指导的本科生团队刘文锦、梁沫寒、秦雪璐、孔煜翔、沈仕聪,完成的作品《气泡塑迹——基于气泡收缩沉积的微塑料便携检测装置》经过网评、会评、决赛等环节的激烈角逐,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开发高效、低能耗的检测技术是实现精准治理的基础,也是落实节能减排理念的重要实践。该作品针对我国“双碳”目标与《“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强调对微塑料污染的防控需求。该装置基于气泡沉积原理进行创新,设计了一套基于脉冲激光与拉曼探测激光共聚焦的气泡沉积与拉曼检测的集成系统,在通过高速摄像机观测气泡状态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拉曼探测激光在气泡产生前、中和后期进行局部的拉曼检测。通过精确识别各种水体例如东湖水中的纳米塑料, 可以更有效地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而推动减少塑料使用和优化塑料回收与处理技术。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学科竞赛。该竞赛紧密围绕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和广大高校的积极协作下,参与度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通过该赛事的举办,大学生节能环保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增强,大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得以提升。在竞赛中,能源、资源、电气、建筑、社会、经济、机械、化工等多个领域的节能减排作品集中亮相,进行创意比拼,充分展示了节能减排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成果,为实现双碳目标集聚创新力量。

本届竞赛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吸引了55000余名优秀学子报名参加,共收到31个省份、692所高校的7736件参赛作品,以及254件产业赛道作品。我校此次获奖的60名学生分别来自动力与机械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奖作品信息表

作品名称

气泡塑迹——基于气泡收缩沉积的微塑料便携检测装置

一等奖

润沙聚翠——降温增湿的“沙漠树”

二等奖

氟氮清道夫——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的NF3降解装置

二等奖

干地生“湿”——昼夜协同降温增湿薄膜

二等奖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余热智能回收系统

二等奖

温升控制,链式减排——基于插座类电器的热优化

二等奖

绿水“氢”山——一种同步产氢产甲烷的污水资源化装置

二等奖

“海养电净三合一”——基于电化学脱氮、消毒和抗生素降解的零排放循环海产养殖系统

三等奖

“锌”光闪耀——革新水系锌电池与绿色回收之道

三等奖

旧衣新生——基于废旧衣物的MC吸附剂开发及烟气汞吸附分离的应用

三等奖

降“塑”时代——纤维素基可持续轻质高强包装材料研发及应用

三等奖


Copyright © 2022 All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