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2018年是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上表示,在全球人口结构变化以及老龄化的挑战的大背景下,中国将在开放环境下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这不禁引起人们的广泛讨论,在人口增速和劳动力供求发生变化时,机器换人是否已成为当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一步?根据财新数据显示,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已连续五年下降,已有报告指出,工业机器人替代了其中很大部分的劳动力(中国发展研究基金委员会)。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笔者从企业主和普通员工的口中听到两种关于“机器换人”不同的的看法。企业主或是中高管普遍认为“机器换人”有利于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管理难度,更重要的是在社保压力和劳资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机器换人”给企业所带来的益处很多。目前尚未开始机器换人或是机器换人程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引进机器人需要大量的现金投入,对企业现金流产生巨大压力,同时富余劳动力的合同与安置问题使得机器换人不是一蹴而就的举措。另一方面,作为普通员工,特别是生产员工十分恐惧“机器换人”这一说法,他们担心由于机器人的应用,导致自身工作岗位不保。所以,一旦企业开始提出机器换人相关战略或是举措时,生产员工或是工会代表因担心自身利益受损,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反对,从而进一步恶化劳资关系。
因此,笔者认为“机器换人”这个提法虽然十分符合转型升级的概念,但是对于现阶段而言,我们应该追求的是机器人在企业中平稳地应用。同时,企业也应将重心放在如果对员工进行二次培训,提升员工与机器人的“人机协作”程度。进一步地,企业不应过度宣扬机器换人概念,而是更多放在宣扬人机协作,防止将机器人引入放在劳动力对立面。
的确,目前我国因科技发展积累的技术储备将要迎来拐点突破,机器人真正意义上开始进入人们工作生活中。机器人领域成为资本看好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我们不应一味从数据上关注机器人引入对生产率的提升,在现阶段更应关注机器人与劳动力的关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