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实证经济学一般性方法介绍(调节效应与工具变量)
发布时间:2017-12-26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宏观质量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学术动态
2017年第24期(总第258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7年12月26日


    12月21日,我院召开主题为“实证经济学一般性方法介绍(调节效应与工具变量)”的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由刚从斯坦福大学访学归来的李唐老师主讲,研究室全体老师和全体硕博士研究生参加论坛。

    论坛上,李唐老师结合我院程虹教授与斯坦福大学李宏斌教授合作的,关于中国国有企业真实生产率的论文,重点分享了他关于经济学故事的凝练、核心指标的构建以及计量模型的精细化构架等三个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首先,李唐老师介绍了如何对经济学故事进行凝练。他提到,写一篇论文之前要做大量的文献工作,了解研究问题在相关的、主流的理论范式的框架上处于的地位。李唐老师以国企论文为例,这篇论文首先说明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如人力资本因素、创新因素、并提出制度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借此讲到政商关系,并引入了国企。通过这篇论文,李唐老师指出写论文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这篇论文中研究的内容是在怎么样的理论范式下,这样才能凝练出来有价值的、得到主流学术范式认可的经济学故事,理论逻辑也会更加清晰。

    随后,李唐老师分享了核心指标的构建。在国企论文中,核心指标为生产率的四个指标,即TFP、LP、ROE和ROA。论文中采用了一个两阶段的方法,从而控制住了企业个体层面的一些遗漏变量,并在第二阶段把残差带入主回归,从而使得对被解释变量的测度更加准确,避免了遗漏变量带来的内生性问题。

    其次,李唐老师介绍了计量模型的精细化构架。构架计量模型的时候一方面要回到经典的理论模型,如国企论文中使用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同时要考虑数据与经典性模型的匹配程度。李唐老师以CEES数据为例进行了讲解。CEES数据是一个调查的数据,数据的优势是拥有很多不同的维度变量,因此我们在构架计量模型的时候要进行精细化的处理,充分发挥数据的长处,实现因果性的表述。

    最后,老师和同学们针对李唐老师的分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论坛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整理人:曲敬格)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