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报》坚韧成就奇迹——中国企业调查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6-03-24     字号: [小] [中] [大]

2016年1月18日,《中国信息报》整版刊发了文章《坚韧成就奇迹——“中国企业-劳动力调查” 背后的故事》,全文共计6147字,从“坚守,确保调查质量”“坚韧,攻克调查难题”“管理,支撑调查体系”“奋斗,完成调查使命”“协同,铸就调查奇迹”等五个方面,系统报道了我院2015年在广东省开展的“中国企业-劳动力调查”背后的故事。现将全文内容转载如下:

近日,由武汉大学牵头,联合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等四家单位,共计300多名专家学者和博士、硕士生,历经3年时间、投入350万元直接成本的“中国企业-劳动力调查”圆满结束,这是中国经济学界首次完成的大规模企业和员工的匹配调查,首次覆盖企业关键性敏感数据。在分别对企业和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的157个和206个问项中,覆盖了一个企业和员工的几乎全部指标和数据,反映出劳动力红利消失的前提下,企业转型升级的真实状况。

调查通过入企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的形式展开,随机抽样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前沿——广东省的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顺德、肇庆、中山、湛江、阳江、江门、惠州、潮州和揭阳14个城市共20个调查单元(区、县)的1000家企业。实际走访企业共834家,剔除无效样本(搬迁、破产、停产等情况)201家(占走访企业数量的24.1%)、63家企业拒绝填写问卷(占走访企业数量的7.5%),最终成功调查并获得企业问卷570份、员工问卷4794份。截至目前,该调查已完成了最终的数据核实、回访与数据清洗,经反复检查确认,全部问卷内容的平均填写率为96%。

该调查的成功实施获得国内外知名高校相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日本、美国、法国、香港等知名高校的学者表示希望基于企业调查数据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据武汉大学质量院院长程虹介绍,该调查在2016年还将进一步覆盖我国东中西部的7个省、1个直辖市,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安徽、湖北、四川、重庆。武汉大学还将基于调查,形成全国性“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库”。

一项调查工作的成功开展,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还需要调查人员具有敢于坚持和不服输的韧劲,更需要被调查对象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国企业-劳动力调查”具有样本量大、数据全面、结果真实和专业能力高等突出特点,填补了国内乃至世界在微观一手调查数据中的空白。

坚守 确保调查质量

“调查对象的选取是一个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在这次调查中,调查小组选择在转型升级上比其他省份都具有先导性与代表性的广东省,再具体从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随机抽取14个经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的地级市的企业样本进行调查。在实地调查的600多家样本企业中,既有雇用员工达万人以上的全球知名上市企业,也有实际用工人数不足7人、甚至在乡镇基层政府人员脑海中也缺乏印象的简陋作坊,他们分布在被调查的14个地级市、20个区县的各个角落。”作为这次调查的牵头人,武大质量院院长程虹总结道——“大企业难进,小企业难找”。

他称,大企业由于规模大、门槛高,加上调查问卷中涉及的敏感和关键性数据较多,他们大多不愿意参与;而小企业,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自身经营问题严重,很多处于半停产甚至停产状态,不仅所在地理位置难找,就连我们规定要调查的6-10名员工的人数都难以凑齐。面对当时有些样本企业可能已经停产,甚至不知道是否存在,抑或不知道搬迁到何处的情况,有人不断劝调查组放弃或转换其他样本,但调查组却依然不放弃、不随意替换样本,直到最后排除万难成功完成调查问卷发放和数据回收。

程虹的话并非危言耸听。在珠海市斗门区,调查小组面对最难啃的调查对象,通过前后近10次的努力,最终感动了调查对象,成功完成调查任务。

此次调查小组长邓悦老师也回忆称,有一家日资企业,在前期与当地质监局沟通时表示同意参与调查,然而当调查组抵达公司门口时,工作人员却要求提供更详细的红头文件、保密协议等相关材料。面对这些要求,调查组通过各种途径想方设法一一予以解决。然而,当企业负责人看到调查问卷后,由于对财务信息特别敏感,要求将企业问卷中与财务相关的问题进行删除,并要求所有填好的员工问卷在提交之前交与他审核,以确定员工没有泄露相关财务信息。

基于这种情况,调查组与这位负责人进行了多次沟通,从调查的目的和现实意义,到调查对企业转型升级可能带来的重要价值,再到开展这次调查的原因、样本企业抽取的随机性和科学性,以及相关部门为促成这次调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等等,逐一介绍,反复沟通,终于感动了这位负责人,配合完成了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并严格按问卷的内容进行填报。

坚韧 攻克调查难题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农民工一样劳作”是武大质量院人一直坚守的价值观。这次调查中,先后进行了5次大规模仿真测试,在广东省扎根调查3个月,共有300余名专家学者和博士、硕士生参与调查,直接成本耗费350万,最终创造了第三方专家企业调查的奇迹。

“从65万的员工总数中,随机抽取5580个样本员工,而且要确保员工调查样本的60%-80%来自受教育程度有限、空闲时间缺乏的广大一线工人,每个样本都要具有一定的调查代表性。”这次调查的总调度员李丹丹博士介绍,“这种能通过技术和方法处理的问题,还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最大的难点在我们的调查人员深入到企业一线,发现一些小微企业管理不规范而无法提供员工名册,我们只能通过工位、打卡机等多种辅助途径,重构员工编号表等信息完成员工抽样。”面对一线员工需要在生产线上持续工作、白天空闲时间缺乏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每一位样本员工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调查人员持续在厂区蹲守上10个小时,直至该员工深夜下班后接受调查,等到100多个问题填完,调查员回到住处已是凌晨……

正是凭借着这种“不怕吃亏、甘于吃亏”的科研精神,调查团队战胜了从员工随机抽样到数据回访核查的一系列困难,共计发放企业员工问卷5300份,有效问卷4988份。

程虹说,“真正的大智慧是敢于吃亏。因为吃亏的人知道,今天的吃亏只是明天的投资,吃的亏越多,就意味着投资越大,回报自然也就会越大。我们这群看起来一点都不优秀的人,却成就了很多看起来很聪明的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原因没有别的,就是我们大家真正地拥有了大智慧,抛弃了占便宜的小聪明,用吃亏来累积成功。”

管理 支撑调查体系

良好的管理是对既定制度的坚持,是对过程现场的管控,是在尊重每一个成员的基础上对团队整体进行的合理、科学、公正且严谨的流程控制。这次调查成功背后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它的科学管理。

“在本次调查的大规模调查阶段,我们有17支调查队伍、133名调查员,在半个月时间内,同时分赴广东的14个城市开展调查。对调查团队的管理和协调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困难的事情。但为将这次调查工作具体落实到位,我们调查的过程控制严格采取了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置)全面质量控制方法。通过不断地PDCA,循环解决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保证了每一个调查过程的顺利实施。我们在调查之初首先明确了质量考核指标,通过在每组设立质量督导员,坚持每日业务讨论与经验分享机制,在及时了解每组工作进度的同时,形成以先带后的竞争氛围;通过现场填报审核、后续多重复审的全面审核机制,确保了问卷填报的高质量,问卷指标填写率高达96%。”主要参与这次调查工作的杨芷晴博士回忆说,“为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到位,我们还采取了总部统一管理、组长负责制,明确职责分工,通过各层级间的相互配合,形成协同运作。为及时协助各小组解决一些他们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总部还启用了飞行检查模式。在大规模调查开始的第二天,总部人员针对当时进展较慢的地区马上进行人员调整和协调支援,分别赴揭阳、佛山、惠州、深圳、东莞等地进行政府协调。程虹院长作为总指挥长,在一周的时间内完成了17个调查地区的现场督导,平均一天去两个地方进行现场办公,凌晨研讨、半夜赶路成了家常便饭。

调查中,他们总结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那就是不断试错。因为科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成功是试错出来的,而不是单纯靠哪个所谓的天才规划和想出来的。怎样将这次调查成功开展,武大质量院人在起初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他们知道行胜于言,一打纲领抵不上一个有效的行动,成功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他们通过一次、两次、三次的不断试错,在顺德、深圳宝安、深圳龙岗、佛山禅城区、扬州市等地区持续开展了五次试错式调查,及时总结和固化成功经验,将调查成本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

奋斗 完成调查使命

奋斗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可以感染和传承的精神。调查过程中,无论是知名的专家教授,还是普通的年轻研究生,都秉持着“奋斗到感动自己、努力到无能为力”的精神,克服了进入企业、获得经营数据、员工现场填报和数据回访等一个一个的难关,平均每份问卷投入的时间达到28天,创造了第三方专家企业调查的奇迹。

佛山禅城调查小组的胡德状称,很多企业第一天约好,第二天前去现场却怎么也联系不上,我们的博士、硕士不得不在企业门口苦守几个小时;有的小企业身处城中村深处,为了找到他们,调查员连同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徒步在城中村里寻找2-3个小时,而往往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却发现它已搬走……

举例称,有一家化工企业起初对调查配合度不高,调查员在禅城调查的半个月,几乎每天都去拜访这家企业一次,每次都被拒绝,最后在当地质监局的刘科长的带领下,调研员与企业联系人沟通了1个多小时,终于同意配合调查。意外的惊喜让调查员忘记了厂区熏人的味道,为节省调查人手和时间,香港科技大学的武玲蔚主动要求一个人留在企业现场辅导员工填写问卷。当员工们将问卷全部完成时,她也已经被工厂内刺鼻的化学药品的味道熏吐了。

深圳宝安小组的许伟与记者回忆了他们调查中的另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有一家样本企业,起初在电话沟通时就明确拒绝接受调查,但我们不接受这样的挫折,认为如果这家企业真正了解调查目的是会接受的。于是我们还是如期抵达公司门口,并详细说明了来意。前台人员却以‘今天(周四)不生产’为由再次无情地将我们拒之门外。随后经过4-5次的沟通后,工作人员终于答应让我们进入厂区。好不容易找到企业相关负责人,正在给他介绍相关情况时,突然有一位男士冲进来对负责人大声喊道:‘别给他们填!他们是骗子!你们赶紧走!赶紧走!’毫无防备的我们当时有些蒙了,立即出示了身份证明,并告知对方可以找当地相关部门核实,但这位男士依然不让步,而且不给我们解释的机会,警告再不离去就报警。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离开,无端被指责为骗子,而且眼看付出的努力就要付之东流,我们有委屈,有难过,但更多的却是不甘心。经过小组讨论,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去“撬开”这家企业,最终在当地市场监管局的协调下,在相应辖区协管人员的带领,我们再次来到这家企业,最终顺利完成调查。”

协同 铸就调查奇迹

自建院以来就坚持走协同创新发展新路子的武大质量院,在这次的调查工作中自然也不会放弃协同原则。无论是从以往开展的类似调查的成功率来看,还是从这次调查问卷中所涉及的200多个问项来看,他们都知道仅凭4个合作单位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这项调查任务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广东各级政府质监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事实上他们也的确做到了。广东省检验检疫、经信、商务和统计部门均对本次调查给予了全力支持,特别还获得了调查区域各乡镇、街道和村与社区的积极协助。

“可以说,没有广东省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有这次调查的成功!而我们唯一能回报的就是尽快完成调查数据的开发。”程虹这样告诉记者。

东莞调查小组的组员集体向记者介绍,“东莞是我们这次调查的主要区域之一(占调查总量的20%),市质监局的罗晓勤局长亲自召集各区、镇和街道的质监站长开会,明确表示这次调查是对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一次全面了解,并要求各位站长全力落实、力争第一。市局的欧健强副局长,质量科的黎伟新科长和陈勇光副科长,还专门安排下发了《关于参与广东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专题调研的通知》。东莞厚街质监站的陈安宁站长和尹剑中、王巨峰、叶润强一起,开着私家车陪同调研员完成了镇上22家企业的调查,而各社区的负责人也都是直接安排和组织调查工作;东莞道滘镇的黄伟峰副站长和黄荣斌,一直陪同着调研员将每份问卷安排在企业填报完毕;东莞沙田镇的郭德权站长和经济科技信息局的梁桂锋副局长,专门抽调了工作人员黎润平等人全力配合调研,对当地7家企业进行了走访和调查。东莞长安镇质监站的陈浩成站长、蔡英强股长、方敏坚副股长和李志朋、莫少伟、麦秋婷三位质监员和综合股的梁金来等,尽全力为我们在长安的调查提供支持。在计划调查的两周中,陈浩成站长动员了全股力量来帮助我们,事先帮我们联系好了需调查的企业,并制定了详细而周全的行程计划,大大节约了调查与路途时间。在第一周的问卷发放过程中,全股工作人员分成三组,全程陪着调研员去企业调查,并主动联络了社区的对口负责人员一同前往。为方便我们调查工作的开展,他们还将仅有的一辆监察车拨给我们使用,并在企业现场辅导企业员工填写问卷。与此同时,来自镇上各个社区和村委会的企业对口负责同志也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他们一直陪同我们去到相应的企业,从寻找企业联络人,到与企业保安沟通,他们事无巨细地为我们提供帮助。”

程虹在调查纪实中写到,“感恩之情的最好表达,就是我们在未来,做出高质量的数据统计和研究分析,为广东各地的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2015年10月,随着最终的数据核实、检查、录入、比对和清洗工作的完成,这次调查工作也告一段落。但它却并不是结束,而是收获的开始。9月17日,程虹院长在广东质量年会暨泛珠三角区域质量合作会议上的主旨演讲中,基于这次调查剖析广东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现状与创新路径,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反响。与会人员认为,这次调查是迄今为止对广东省制造业最全面、最深入的调查,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全省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他们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四川、重庆和湖南等泛珠三角区域省份与会代表,在会上纷纷要求将他们的省份纳入明年即将开展的企业调查范围。而目前,正如当初所说的那样,武大质量院基于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已经向14个地市相关部门提交了详细的调查报告,为被调查的企业和当地政府部门送去了他们有分量的回报。

原文地址:http://www.zgxxb.com.cn/xyk/201601180014.shtml

*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