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伊始,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宣布,目前太钢已具备圆珠笔笔头“笔尖钢”批量生产的能力,未来两年将有望完全占据国内市场,替代进口。这让国人感到震惊,生产得了飞机大炮的中国,竟然在今年才能研发生产出小小的圆珠笔头?要知道圆珠笔在1895年就发明了,而我国生产圆珠笔至今也近60年。这60年里,飞机、原子弹、高铁、航天飞船都造出来了,居然不能生产看上去既普通又廉价的圆珠笔头?
实际上,从公开数据可以得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但在光鲜数字的背后,却是核心材料高度依赖日本、德国进口的尴尬局面。
笔尖虽小,却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水平和能力。极致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考验着中国制造的水平。作为制造业大国,这些年来我们攻克了不少工业高、精、尖项目,航天、高铁项目已然成为中国的名片,但民用工业方面却不能自主生产、创新升级。此前,国人在日本抢购马桶盖、电饭煲,在德国抢购厨房用具的现象屡屡见诸报端,正是这一症结的缩影。如何让科技改造工艺路径、提升产品品质、精致国人生活,让“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阔步发展,应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生产出圆珠笔的笔头,但是对于已经习惯于使用日本、德国等国家生产的优质笔头的消费者来说,能否在质量和细节上取胜,能否真正的实现替代进口仍然是一个考验。大国到强国,一字之差,却需要投入更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小小圆珠笔折射出的,是我国制造业很多领域都面临的问题:虽然产业规模居世界前列、设备也是世界一流,偏偏做出的产品档次不高。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可见,只有将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融入生产、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国制造才能实现由量到质的突破。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浮躁多纯粹。在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质造”的路上,我们还是要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质精品;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持久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