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多样性与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6-12-13     字号: [小] [中] [大]

    在语言的经济价值上,现有文献至少识别出两个渠道:人力资本和心理距离。一方面,语言技能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掌握主流语言的人在劳动力市场上会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资回报。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民族和文化的代表,会影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体现着语言本身的影响。在交易市场上,共同语言能够传递出与本地居民相同的文化和身份认同信号,在进行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和合作过程中能够增加彼此的信任,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同时进一步扩大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影响投资和商贸活动。语言距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即语言距离的拉近会促进双边贸易,而经济的繁荣发展也会赋予某些主流语言以教育和商业中的向上流动性,驱动语言从多样走向单一。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便以“书同文”先形成了书面语言的统一,历朝历代的演进中出现了以“中原雅音”到各种“官话”等形式的口头语言的统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保护语言多样性的任务已经被提上日程。时至今日,世界上大约有7000种语言正在以比物种灭绝还要快的速度消失,差不多每两周便有一种语言宣告死亡。如今,通过借鉴生态学研究中用来追踪濒危物种的方法,研究人员已经确认了语言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经济发展。保护语言多样性、尊重群体成员的文化遗产成为一个重要任务,各国也纷纷为保护本国语言做出努力。仅以冰岛为例:21世纪伊始,这一北欧小国仍将其3%的GDP用于对本国语言的推进和捍卫。为了保护其与语言紧密相关的身份特征并培育独立的文化价值观,近四百年来他们作了不尽其数的尝试来对冲外国语(主要是丹麦语,近来则是英语)对冰岛语的影响。成功案例之一这是冰岛人用超过6年的时间成功游说微软在系统语言中加入冰岛语。

    语言多样性对经济增长有利有弊。利则是,以语言为表征的文化多样性可以带来劳动力的技术互补,不同文化、不同种群、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拥有着不同的信息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解决各种难题,从而形成互补并带来更高的产出。然而,多样性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午餐,维持较高水平的社会多样性需要足够的资源分配来建设教育机构,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协调。此外,多样化带来的财政支出和交流壁垒也会对国家统一有一定负面影响,会加重社会体制合理运行的负担。由此可见,经济法则对多样性同样有效:有限的资源使得一种多样性的实现必然导致其他方面福利的损失,甚至是牺牲某一方面的多样性。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2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