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炒饭需要“标准化”吗?
发布时间:2015-11-02     字号: [小] [中] [大]

    10月22日,扬州市质监局正式出台并对外发布“扬州炒饭”新标准。按照新标准炒出的“扬州炒饭”在形态上要达到米饭颗粒分明,晶莹透亮。色泽上要做到红绿黄白橙,明快、谐和;口感上要咸鲜、软硬适度,香、润、爽口;气味上要具有炒饭特有的香味。
    扬州炒饭的“标准化”提升了炒饭的进入门槛,使得一些品质低劣的炒饭不得再冠以“扬州炒饭”的名声,避免了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对品牌的抹黑。同时,扬州炒饭的“标准化”也提升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通过标准能够进行扬州炒饭“真伪”的辨别,不至于上当受骗。
    然而,这一行为引发了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由政府部门发布“炒饭标准”,是否合适?
    扬州炒饭是完全面向市场的产品,通过市场机制,能够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退一步而言,企业可以制定自己的企业标准,树立自己的品牌,通过品牌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质量信号。即使没有企业标准,行业协会可以发布行业标准,监督行业内的企业,更可以对假冒低劣的扬州炒饭进行公示,达到净化市场的效果。由政府部门制定“炒饭标准”,有插手市场的嫌疑,妨碍市场的自由运行。而在标准的制定方面,政府显然是“没放开手”。当前,我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均由政府指导制定,即使是企业制定,内部使用的标准,也要到政府部门履行备案甚至审查性备案,抑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国际通用的团体标准在我国则没有法律地位,市场自主制定、快速反映市场需求的标准不能有效供给。可见,政府部门最好还是放开大手,在卫生、安全监管以及维护市场秩序方面下好工夫即可。
    第二个问题是“标准化”是否能够促进产业的发展?
    为食品制定标准早已经不是第一次。从国际看,法国的波尔多红葡萄酒、意大利的帕尔马火腿都有标准。在我国,兰州牛肉面、新疆大盘鸡都试图通过标准来对产品进行规范化。扬州市烹饪协会也曾在2002年发布过扬州炒饭标准。但这些标准往往大多不了了之。归其原因来看,每一个行业都有其自由发展的逻辑,这是标准化所不能改变的。每一种传承下来的产品,都在市场中经过了激烈的竞争,企业通过市场调查,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进,最终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并得以生存。而一些不良的企业,没有良好的根基与客户基础,在市场中本来就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通过市场自可将其淘汰。有了人才有了市场,人是随时可变的,市场也必须自由灵活。如果硬要将产品标准化,一旦人的需求改变,企业若不应声改进,仍遵循着一个“死”标准,只会消失于无限的变化。
    第三个问题是“标准化”是否科学?
    扬州炒饭的标准里有不少需要人为评判的主观指标,如“软硬适度”、“具有炒饭特有的香味”等。此外,有关配料必须加3个鸡蛋,必须加海参。这样的标准完全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个人需求和口味。试想一下,如果消费者要求饭要软一点,如果消费者不吃鸡蛋,那企业是否属于违反了“炒饭标准”?如果标准本身就不科学,很容易面临商家不理会、消费者不买账、舆论不赞成的尴尬局面。很显然,这样的标准是无法得到执行的,最终只会落得被束之高阁的结局。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