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十一”小长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但是每年都会出现对旅游景区的欺诈、强卖等不满意旅游体验的抱怨和不满。今年的“十一”小长假就有“青岛天价虾”、“井冈山天价中药”、“西安天价玛卡”、“丽江酒托宰客”等事件发生,旅游景区管理问题又一次集中的显现出来。10月9日,国家旅游局公开通报:取消河北山海关景区5A级资质;给予云南丽江古城、杭州西溪湿地、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北京明十三陵景区、佛山市西樵山景区、南通市濠河景区等6家5A级景区严重警告,向全国通报并限期整改。同时,取消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湖景区、重庆巫溪大宁河生态文化长廊景区、江苏常州亚细亚影城和新疆盐湖城景区等4家景区4A级资质。以上著名景区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价格欺诈、环境卫生差、安全隐患明显、设施破损严重、服务质量差等现象。
旅游景区级别评定是我国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举措。究其本质来说,与政府各类评奖评优类似,旅游景区的级别评定也是政府传播质量信号的重要方式,景区星级评定就是明显的质量信号。与市场和其他主体传播的质量信号相比,政府质量信号成本较低、影响范围更广,能够通过政府的公信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其评奖的可信度,曾经一段时间内,“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以及“中国驰名商标”等标签就成为高质量产品的标志。但是,近年来政府信号传递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之后,“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相继停止使用,并逐渐走出退出历史舞台。除此之外,关于政府评奖的寻租事件也时常被曝光,由此,政府评奖及政府类的级别评定受到巨大的社会信任危机。
那么,就政府评奖及相关级别评定来说,如何才能提高政府传递信号的质量?第一,建立公开透明的评选制度。政府其本身的公共性使得其行为受到广泛的关注,与政府财政一样,政府各类评奖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制度,使得权利寻租没有存在的空间,真正树立政府公平公正的良好形象。第二,施行动态的管理方法,引入退出机制。以景区级别评定为例,越高的级别评定意味着越高的知名度,作为“理性经济人”,各景区会尽一切所能争取更高的级别,获得这份“荣誉”。在此之后,由于游客数量会因为景区级别保持在稳定的水平,景区会逐渐缺乏提高服务质量的内在激励,转而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因为只要政府评定的级别不被撤销或降低,景区就能保持稳定的客流量,时间越长,利益空间越大。只有真正引入动态的退出管理机制,及时查处和取消不符合条件的景区,时刻为景区服务和管理敲响警钟,激励其保持和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从国家旅游局2012年印发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来看,我国的旅游景区级别评定是比较严格的,而且实施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虽然我国的景区评定工作一开始以来就不是一个只进不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但是国家旅游局只对多家5A级景区实施过警告,从未取消其资质,而此次“山海关”被取消资质,标志着我国5A级景区的退出机制真正地被激活。
政府质量传递信号质量的提升还是需要通过具体的制度和机制设计,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更重要的是将制度落到实处。政府评奖及相关级别评定需要公开透明,更需要动态管理,实施退出机制,毕竟,政府评奖及相关级别评定是为了向社会建立榜样,为同行业树立标杆,为消费者传递有效的质量信号,而不是用公权力为私人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