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溯源,噱头还是进步?
发布时间:2015-11-11     字号: [小] [中] [大]
    近期购买了国内某知名品牌牛奶,这款牛奶最大的卖点就在于印在其瓶身上大大的二维码,消费者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奶源信息和牛奶加工信息。目前通过扫描二维码发现该平台仅支持查看牛奶的来源牧场和工厂,以及牧场直播,而并不能追踪到这盒奶的生产信息,精确到生产线及生产时间。尽管消费者预期的溯源信息与这样一种实际情况存在较大落差,这仍然是国内比较领先的奶制品溯源系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近十年来的热门话题,如何吃到安全的食品始终牵动着消费者最敏感的神经。中国作为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13亿人一天的食品消费量多达40亿斤。面对全国两亿多个农产品种植养殖户,1000万人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难度非常大,而开展食品安全质量溯源可作为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渠道。食品溯源平台可以让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了解其来龙去脉,这比出了问题再索赔更具安全意义,也可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在欧盟、美国和日本,食品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有实施追溯系统的法定义务。除此之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关于追溯的要求,特别是一些同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实现追溯首先是要定义食品行业达成共识的具体信息要素。
    在国内,消费信心不足的大环境下,难免让消费者对追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心存疑虑。婴幼儿奶粉可追溯体系已实施近一年,然而不同品牌奶粉的追溯程度不同,消费者看到的追溯信息不一,除个别乳企外,最受关注的奶粉奶源地信息普遍“缺席”。实际上,可追溯包括物流追踪和追本溯源两层含义,企业关注的是对产品的追踪和对问题产品的追溯召回,而消费者关注的是对尽可能详细的产品安全信息的知情权。
    除了企业自身的限制外,消费者安全意识的缺乏也是溯源体系遇冷的原因之一。这就难于我们对不安全食品的抵制,许多消费者买到假产品的第一选择可能是直接扔掉,而不是主动举报这些不良厂商,逼迫他们为自己的生产负责。关于可追溯体系,可能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就只是几个数字和标识,仍需把处理之后的信息对消费者进行普及。食品企业各项信息标准不统一、某些生产和流通环节信息不完整、缺乏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稳定的运营环境以及消费者查询意识的淡薄等问题都需要在实际中慢慢探索和研究,“可追溯”这张安全牌落地仍需多方发力。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