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在中国:什么样的企业在用机器人
发布时间:2018-11-20     字号: [小] [中] [大]

    编者按:在前两期专家视点中,程虹教授对我国机器人应用的现状、机器人如何“换人”这两个主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本期专家视点继续围绕“机器人在中国”这一话题,具体分析我国到底是哪些企业在使用机器人。


    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相继提出和不断深化,全球制造业正在向着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及绿色化方向发展。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以工业机器人为标志的智能制造在各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传统的焊接、码垛等已经拓展至精密装配、检测、产品包装、打磨、机床上下料等多个领域。那么,到底当前我国的哪些企业在使用机器人呢?是否使用机器人是否会对企业发展带来影响?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由于缺乏微观层面的机器人调查数据,除少数文献外,现有文献并未就不同企业间机器人使用的差异进行实证研究。武大质量院依托“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的丰富调查数据,首次采用加权统计分析的方法,就机器人使用在我国企业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出口类型的分布状况进行完整的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进一步选择资本状况、研发创新、市场力量、人力资本、补贴状况等维度因素,就使用机器人分组企业与未使用机器人分组企业的系统性差异进行进一步剖析。

    (一)机器人使用存在高度的行业集中性

    从使用机器人分组企业、未使用机器人分组企业与全部样本企业在不同制造业二位行业之间的分布情况分析表明,我国的机器人使用存在高度的行业集中性。现阶段我国机器人的使用仍主要集中于高生产率行业,生产率异质性或是引致机器人使用存在较大行业差异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机器人使用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业(2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0%)、专用设备制造业(8%)和通用设备制造业(7%)等五大行业,上述二位行业占使用机器人企业的比例超过 60%,远大于未使用机器人分组企业在上述行业的分布比例(28%)。从产业特点上看,机器人高度集中的行业具有较强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特点,属于我国具有较高生产率的行业部门。另一方面,对于占全部制造业企业67%的其他21个行业而言,其占使用机器人企业的比例则不超过40%,甚至对皮革制品、印刷、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行业而言,机器人使用占比均为0%。从产业特点上看,除运输设备制造、医药制造、化学原料制品等部门外,机器人使用占比偏低的行业多具有较强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属于我国生产率中等甚至偏低的行业部门。

    (二)机器人使用的所有制与出口类型分布存在偏倚

    统计数据进一步表明,与未使用机器人分组企业、全部样本企业相比,使用机器人分组企业在所有制、出口类型分布上存在高度的偏倚。

    第一,机器人使用更偏向于国有、港澳台和外资企业。加权统计表明,对于使用机器人企业分组而言,国有、港澳台和外资企业的占比分别为12%、15%和16%,分别较全部企业样本中上述三类所有制企业的占比偏高3、6和10个百分点。与之相反,对于占全部样本企业比例76%的民营企业而言,其使用机器人的比例则仅为57%。一方面,机器人使用更集中于国有企业,或与上述所有制类型企业获得较高比例的政府补贴、信贷优惠有较大关系;另一方面,作为外生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微观载体,机器人使用在港澳台、外资企业的高度集中,表明机器人使用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仍然延续了较为经典的技术扩散模式。此外,较高的进入壁垒,也有可能是造成民营企业难以进入高生产率行业从而造成机器人使用比例不高的重要原因。

    第二,机器人使用更加集中于出口企业。加权统计表明,对于使用机器人分组企业而言,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占比分别为37%、21%,分别较全部企业样本中上述两类出口类型企业的占比偏高14和8个百分点。与之相反,对于占全部样本64%的非出口企业而言,其使用机器人的比例则仅为42%,两者之间存在22个百分点的明显差距。在出口类型分布上,机器人使用更偏向于出口企业,尤其是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考虑到出口企业、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平均具有更高的生产率水平,我们的统计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部分较早文献的前期推断:与国际贸易的新新贸易理论相似,生产率异质性或是造成机器人使用在中国存在企业间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机器人使用的其他企业特征分析

    我们还从资本状况、研发创新、市场力量、人力资本和补贴状况等因素进行分组统计,对使用机器人的企业特征差异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发现:

    第一,机器人使用企业的资本密集度较高。一方面,使用机器人分组企业在2017年末的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为31万元,较不使用机器人分组企业要高出15%。另一方面,使用机器人分组企业有更高概率选择使用数控机器设备,使用机器人分组企业2017 年末使用数控机器设备的比例为64%,较不使用机器人分组企业高31个百分点。

    第二,机器人使用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普遍更强。使用机器人企业的2017年末的研发强度为1.5%,已较为接近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而未使用机器人企业在这一指标上仅为1.0%。这也说明,更为注重研发创新投入的企业,更为倾向于使用机器人。另外,我们将使用有效专利数量作为研发创新结果的衡量指标发现,研发创新绩效更高的企业有更高的概率使用机器人。统计数据显示,使用机器人分组企业在2017年末的有效专利总数、国内有效专利总数、国际有效专利总数分别为62个、59个和3个,分别是不使用机器人分组企业的5.2倍、5.4倍和3倍。

    第三,机器人使用企业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我们采用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在不同市场的市场份额作为市场竞争力的衡量指标,分组统计表明,对于使用机器人企业而言,其产

品在本地市场、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市场份额平均为17%、11%和5%,分别较不使用机器人分组企业高出2、3和3个百分点。这一结论也进一步印证了生产率异质性是引致机器人使用存在企业间差异的重要原因。

    第四,机器人使用企业具有更优的人力资本结构。对于使用机器人企业而言,其拥有的大学专科、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显著偏高,两者分别为25%和11%,较不使用机器人企业要分别高出4和3个百分点。这表明,机器人使用企业往往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密集度。考虑到机器人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非对称性影响,我们的实证研究显示,机器人使用与技能劳动力存在较为明显的互补效应。

    第五,政府补贴是驱动机器人使用的重要外部因素。我们的统计数据表明,使用机器人分组与不使用机器人分组企业在获得的政府补贴总额、创新补贴金额和机器设备补贴金额上,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组间差异。其中,使用机器人分组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总额、创新补贴和机器设备补贴金额分别为250万元、26万元和13万元,分别较不使用机器人企业高出3.6倍、3.3倍和4.3倍。这说明,除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率异质性是引致机器人使用存在企业间差异的内部因素外,企业之间在获得政府补贴上的差异,则是造成机器人使用存在微观异质性的重要外部因素。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