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机器人带来的是失业还是新机遇?
发布时间:2019-12-25     字号: [小] [中] [大]

  来源: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罗连发副教授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制造业机器人数量增加会减少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同时降低劳动力成本。

能够在生产中替代人类的机器人数量增加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罗连发就此回答说:

  

  “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一些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将下降,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2.机器人的使用带来生产率提高,企业规模扩大,也会派生出一些新的工作岗位。”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专家,包括罗连发在内,日前发布一份报告,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现代化进程进行了全面分析。报告显示,在过去10年中,中国40%的制造业劳动力人口已受到机器人使用的潜在影响。他们预测,机器人使用率将只增不减。如果说目前机器人使用对劳动力的整体替代效应为0.3%,那么2025年将达到4.7%。

  

  罗连发表示:“机器人主要替代从事程序性、重复性或危险性较大的岗位。”

  

  他还强调,所有预测仅限于制造业,因此,报告中的统计数据不能反映整体失业状况。

  

  他说:“我们说的替代率也是指的机器人对制造业岗位的替代。我们认为机器人的使用会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但是如果服务业就业能够增长,失业率不一定会提高,这需要有更多的数据来证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智勇指出,在生产中使用机器人不会导致失业,甚至相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平衡其他领域劳动力的不足。

  

  王智勇说:“一方面的话机器会替代劳动,但是另一方面的话,社会分工也在进一步地细化。就是说那些被替代出来的劳动力,有可能会在一些新的岗位,从事新的就业。而且,他们被解除岗位以后也会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所以我倒不觉得就是说这部分人被挤出来以后,一定会增加失业率。目前来看我们的劳动力相对来说是不足的,是有所缺乏的。 所以说机器人替代劳动力的这样一种现象,我觉得不会必然导致失业率的一个上升。”

  

  他指出,因为社会上分工越来越细,那么有很多新的细化的岗位会产生出来,需要人去工作,所以的话也会吸纳这些人去就业的。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的使用对就业的影响主要有两个:

  

  一是线性的替代效应。比如报告中提到,机器人的使用替代了所在样本企业9.4%的初中及以下员工,同时大学及以上的员工数量却增长了3.6%。机器人对于不同工作任务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差异,机器人替代了3.3%重复运动和体力要求的常规操作型任务,同时也增加了2.7%对于非常规认知型工作任务的需求。

  

  另一个影响是增长效应。因为使用机器人会提高企业生产率,进一步扩大生产。虽然短期来看,机器人的使用,增长特别快,对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但现在替代率为0.3%,不需要特别恐慌。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去年中国共采用大约15.4万个工业机器人,占全球总量的36%,多于欧美总和。此外,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9年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6.8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达到57.3亿美元,服务机器人22亿美元,特种机器人7.5亿美元。2014至2019年平均增长率为20.9%。由此可见,中国在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方面在全球首屈一指。


  原文链接:http://sputniknews.cn/china/201912251030312897/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2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