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0日,《第一财经日报》“虹观质量”专栏发表了我院程虹教授的专家视点《面对中国经济:有信心,更有耐心》。现将全文内容转载如下:
为更好地把握宏观经济的真实状况,分析三季度的经济形势,6月份,武大质量院的全体师生,对“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的1208家样本企业进行了现场访谈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对于三季度经济形势,我们既有信心,更要有耐心。
之所以要有信心,是因为我们发现,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正在积极主动地转型和蓄积创新动能,它们越来越重视企业管理与质量,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努力转变发展模式。
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有耐心。首先,企业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依赖还非常严重,短期内还难以摆脱要素增长;其次,劳动力成本的约束比我们想象的更厉害;再次,这几年越来越严厉的环保规制对企业构成了新的挑战。
中国经济的积极变化
具体而言,对三季度中国经济的信心,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的积极变化:
一方面,企业转型升级的动能正在不断蓄积。
我们调查发现,在经济增长处于徘徊的阶段,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正在积极转型升级。正所谓“生意不好整柜台”,彻底选择消极等待的企业正在减少,而更多的企业选择了积极转变。一些原来做代工的企业,从国外市场转向国内市场,将生产相应从OEM(贴牌生产)转向自主品牌;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加速投资于机器人和其他自动化设备,以此应对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一些企业从制造业退出,转向服务业;还有一些企业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资源,通过深挖市场需求来进行更加准确的转型升级。一家中型童车企业为准确预测细分的市场需求,耗资数百万元成立了数据分析部门。以上这些企业的转型升级行为,将不断形成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
另一方面,企业越来越重视通过管理与质量的提升来改善绩效。
从管理上看,很多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股权多元化的方式来提升管理能力。一些原来做代工的企业,主动与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企业进行合并;一些产业集聚区出现了业务相似的企业互相持股、抱团发展的现象。此外,工资激励制度也在发生变化,企业对员工的绩效工资更加普遍。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尤其是显著提升了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
从质量上看,企业越来越注重个性化产品的开发,重视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越来越强调通过提高工人技能,来降低产品的不合格率,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还有一些企业则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来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比如,大量石材加工企业表示,要通过石料的精加工来提升产品质量,以应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
企业转型面临挑战
而我们说要对三季度经济的增长有耐心,主要是因为企业的转型升级面临着短期内难以克服的挑战:
第一,很多企业难以摆脱传统增长模式的路径依赖。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构建新的发展观念并不难,最难的是企业转向创新增长的能力不够。相对于模仿式的要素增长,创新增长是一个系统的生态工程,包括企业家精神、发展战略、治理结构、组织架构、流程变革、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营销渠道和质量品牌等多种因素的重构,而这些因素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在短期内是难以跨越的。对这些调查企业的整体评估表明,仍有三分之一的企业绩效处于下滑中;而那些绩效上涨的企业中,有一半左右不是源于创新的增长,而仍是依赖于投资带来的行业因素。
第二,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招工困难仍在不断加剧。
我们的调查发现,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对企业带来了绩效下滑的压力。据初步概算,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成本,较2016年同期增长约10%。这一工资上涨的趋势不仅在东部地区很普遍,在中部地区也同样普遍。
与此同时,企业家们反映,在可接受的工资增长范围内,企业已经很难招到工人,这一现象在沿海地区更加明显,劳动力向内地回流已成常态。为了留住工人,很多企业不断加大各种福利支出(如改善工作条件、提供员工宿舍、提高社保等),致使除工资以外的其他用工成本不断增长。在中部地区,尽管一线工人相对稳定,但技能型工人短缺现象却较为严重,很多企业表示,技能工人不足是它们转型发展的主要短板之一。总体来看,面对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企业整体上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依然赶不上劳动力工资的上升。
第三,政策规制诱致的原材料成本快速上升对企业构成巨大压力。
受调查企业普遍反映,环保和安全规制的加强,导致原材料等上游行业中的很多企业退出市场,致使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例如,包装企业普遍面临着环保政策收紧、大量造纸厂倒闭,而纸的价格在近一年内几乎翻番的现状;再如中部地区的某县,石材开采业占到其GDP的三分之一,但环保督查几乎使所有石材企业停工,导致石材价格迅速上涨,下游的石材加工企业受到极大影响;还有大量的化工企业也因为环保政策而处于关停状态。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显然严厉的环境规制政策使得大量企业退出市场,并进而促使某些领域上游产业的垄断加剧。加之,上游供应的减少致使大量下游企业很难在短期内消化这一成本(因下游加工企业仍处于市场过度竞争状态),很难通过上调价格向终端用户或消费者转嫁成本的上涨。
实际上,信心和耐心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方面,我们要有信心,要耐得住转型这一周期的寂寞;另一方面,我们更要有耐心,要看到转型中的希望。中国的企业家目前最需要的心理状态,就是一个“熬”字,只要用一点一滴的耐心来积聚转型的动能,相信最终定会迎来中国经济的创新增长。
(作者系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编辑:黄宾
原文链接:http://www.yicai.com/news/531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