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第一财经日报》2016年4月22日“虹观质量”专栏刊发我院程虹教授文章《我国有假冒伪劣的传统吗》,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任何科学在本质上都是历史学,指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发展规律。换言之,我们可以在昨天找到今天的影子。观察一个事物,无非有空间和时间两个视角,而时间视角指的就是历史的观察。
今天的中国存在诸多的质量问题,很多人对此带有焦躁情绪,并认为这些质量问题尤其是产品的假冒伪劣问题,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的角度来看,都是不应该存在的。这些看似很容易得到解决的问题,却长期解决不了,原因无非就是管理部门的不尽责,或制造者良知的丧失。
然而,这种基于道义的指责,不仅没有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反而使人们陷入一种更深的无奈,甚至是带有绝望的情绪之中。那么,既然从道义或文化等层面都无法对这些问题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但问题的出现有其存在的原因,那么这个原因到底何在呢?其实就在于历史的传承。
也正是基于这一对中国质量问题分析的视角,我才和陈昕洲博士一起,历经3年时间,深入研究中国质量问题的发展历史。这一历史分析从秦汉开始,包括唐宋和明清几个重要朝代,并一直延续到当代。
对这段历史的研究是非常艰苦的,需要查阅大量与质量有关的典籍,并且对浩繁复杂的质量史料进行系统梳理和甄别。最近,这一成果以《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研究》的论文形式,发表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上。
这篇论文研究了很多质量历史的问题,其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方面就是,我们今天广泛存在的假冒伪劣现象,其实在历史上也同样存在,甚至早在1000年前的宋代,其假冒伪劣的手法,即使在今天看来也让人“叹为观止”。
就拿药品的质量来说,宋代的假药问题甚至一度到了视法律为无物的地步。宋代判牍文书《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假伪生药”篇就明确记载了当时假药泛滥的史实。从这段文字记载中,我们看到商家为了牟利,居然在供给太守所用的药中掺入三分之一的陈腐碎屑。又如宋代出现的“鬼市子”,“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这些带有临时交易功能的集市,所售的字画衣物等货品质量良莠不齐,以假货蒙骗消费者的事情比比皆是。再如,即便在秦汉时期,虽然当时的生产模式主要是以官家手工为主,但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也不是那么理想,据《盐铁论·水旱》的记载,即便是官方严格控制下的铁器生产,仍旧无法全然摆脱因工匠激励不足而导致的手工产品质量低劣的问题。
看到上面这些和今天似乎十分相似的例子,我们会发现,古人和今人在做假的技术和方法上,居然如此相似。那么,这些历史上假冒伪劣产生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与今天的原因是否相通呢?
第一个原因,当然还是要先回到产品质量的本质。我们说,质量的本质就是信息不对称,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人类在市场经济中都面临着一个永恒的难题,那就是对交易物的衡量。其实,人们永远不可能完全了解被交易物的质量,这不仅是指买方,也包括卖方。而且相比较而言,古代在对交易物的质量衡量上有着更多不可逾越的技术难关。纵然在今天,我们已有了各种所谓的质量衡量技术,但基于衡量成本考虑,我们也依然不可能完全了解产品真正的质量。前面提到的关于宋朝假药的例子,就是由于质量衡量所造成的,因为对假药的分辨需要一定的专业辨别能力,并不是一般民众所能普遍掌握的。而这恰恰造成了对于药品质量的信息不对称。
第二个原因,就是来自于人类致命的自负。一方面,是因为人们从道德上自觉认为,假冒伪劣不应该存在;另一方面,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管理者尤其是政府绝对有能力杜绝假冒伪劣的产生。
然而,这两个假设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首先,假冒伪劣的存在,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人类投机的天性使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而是在利益驱使下人类的一种动物本能,人们可以抑制它,但不可能从根本上铲除它。其次,相对于广大的社会民众而言,政府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即使在秦汉时期国家政府完全控制各种手工业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情况下,依然难以彻底消灭工匠们的道德风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出工不出力、不按正常的要求办”。更不用说在唐宋和明清时期产生的大规模生产与交换,已经远远超越了政府的质量行政管理能力。再回头看前面提到的“鬼市子”之类的临时交易市场的出现,正是缘于宋代坊市制度的藩篱被打破,交易行为超出了官方所划定的限定区域,进而导致政府监管成本的急剧上升。
第三个原因,就是制度的激励与约束不相容。质量的交易本来是买卖双方的自由选择,只要不涉及欺诈和安全健康等问题,实际上市场会自动筛选出好的产品。尤其在人们为了寻找好的产品而愿意支付相应的搜寻成本时,市场上就一定会有提供质量信号的主体。但是,在质量道德化的背景下(注意质量极易变为民粹主义),人们往往会从一个崇高的目的出发,由某些所谓超市场的力量,来裁定和解决市场上的假冒伪劣问题。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这些超市场的力量破坏了买卖双方的正常博弈。如上文提到的汉代官方制造的铁器质量问题,就是由于激励和约束不相容所导致,因为由官方单一供给,造成了市场竞争的缺失,致使民间不惜冒着被惩处的风险,也要进行私下的生产和交易。
历史很残酷,但历史很真实。回到历史中,我们会发现这些历史上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今天同样存在。而要真正解决普遍性的假冒伪劣问题,还是要从上面三个原因的解释中去寻找答案。否则,只是情感与道义上的指责,假冒伪劣问题恐怕还会与过去千年的历史一样。
(作者系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原文地址:http://www.yicai.com/news/500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