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学术动态
2015年第8期(总第189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5年4月9日
2015年4月2日上午,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顾华丰副局长莅临我院,看望慰问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宏观质量管理研修班全体学员,并做了题为《检验检疫综合业务改革思考》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监管处李建军处长主持,风险管理处艾峰处长、盐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赵建局长等领导与研修班全体学员一同聆听了讲座。现将本次讲座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首先,顾局长对检验检疫综合业务改革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梳理了中国加入WTO、三聚氰胺事件、法检制度改革等业务改革的三个主要节点,强调了《商检法》修订及新条例出台、《认证认可条例》、《食品安全法》等三部主要法律法规的特点和作用,畅谈了业务改革中源头监管概念的产生与发展、检验监管工作重心重点的转移、大质量工作机制的建立、十二字方针的确立等四个主要阶段性成果输出。此外,顾局长还从主题、主线、目标和路径等方面对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做了进一步解读,并介绍了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业务改革的相关率先举措,比如用 “五区强局”建设呼应十二字方针,把干主业放到十分突出位置的相关做法;长期探索业务转型,模式创新、示范区建设等走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前列的相关经验;运用超前现代化手段,在“e检通”、无纸化、诚信监管等方面取得的相关成果,在服务地方开放型经济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并逐步走向服务品牌化的相关进程。
随后,顾局长对业务改革的形势任务进行了剖析。顾局长指出,改革中存在改革创新与依法行政、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改革共识与传统势力的碰撞,机遇与压力并存。顾局长简要分析了未来商业模式“从碎片化数据到大数据、从离线计算到云计算、从单边市场到单边市场+双边市场、从PC互联到移动互联、从软件定义硬件到软件定义一切以及外包与众包、需求驱动、长尾市场、数字金融、O2O模式”等十个方面的发展趋势,说明了开放型经济进入新常态时增长速度明显趋缓、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特别是经济形态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资源消耗型向质量效益型、劳动密集型向高新技术型转型的主要特征。结合检验检疫相关具体业务工作,顾局长对国务院〔2014〕68号文关于“三互”大通关改革进行了解读,阐述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2020年形成新的大通关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目标。
最后,结合检验检疫综合业务现有的改革举措,顾局长谈到了对检验检疫综合业务改革的前瞻性思考。他指出,改革是有相应的层级的,是在国家层面、总局层面、直属局分支局三个层级,分层探讨体制改革、机制改革、模式创新。改革就是要适应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从管制政府到服务政府、从权力政府到服务政府、从政事(企)一体到政事(企)分开的职能转变的趋势要求,目标就是建立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相适应、与国际通行做法相接轨的新型检验检疫机制模式。顾局长还以日本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制度框架图为例详细讲述了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剖析了可以吸收借鉴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模式。此外,顾局长还重点阐述了检验与通关改革的九大共识与前瞻。主要内容有:一是摒弃“以目录内为主,目录外为辅”的二元结构管理和思维定势,走向全面监管质量时代;二是将改革“以第二方主体出现,代表产品质量两个相关方验收质量”的角色定位,转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法定职责;三是将“不合格假定”下的批批检验、合格放行“先管后放”的串联监管模式,转变为“合格假定”下的风险分析、布控查验直至批批强制检验的“先放后管”并联监管模式;四是建立国家质量安全协调管理制度;五是建立基于TBT框架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六是建立“监督抽查+强制检查+市场监管”基于风险管理的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七是加强准入制度的研究与实施;八是加强地方政府、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九是加强科学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形成。最后,顾局长还重点介绍了江苏检验检疫系统构建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的检验检疫、创新信用监管模式、检验检疫全程无纸化、检验检疫区域业务一体化等四项重点改革的基本情况。
讲座结束后,江苏班同学与顾局长就业务改革、课题研究等内容进行了互动交流。
(整理人:张凯,陈建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