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橘北枳”或者是歧视?
发布时间:2011-12-01     字号: [小] [中] [大]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的这句名言可以指生物学上生态环境的转变,带来的对于物种变异的影响,而现在则多被用来指代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事物发展和其内在本质变化的作用。而中国这些年来反复发生的一些怪现象,如国外厂商在我国市场经营中的发生的质量问题,似乎在反复的验证这句话的正确性。
      《长江商报》2011年11月22日在其“经济•市场”版就报道了西门子冰箱的产品缺陷问题。虽然在冰箱行业有很多为消费者所广泛认可的国产品牌,该种产品的市场中也存在激烈的竞争,但是具有德国背景的西门子公司还是在中高端的顾客群中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多年来稳居市场份额的第二位。消费者基于对于国外品牌、尤其是对于德国制造的工业产品的品质的信赖而对其青睐有加。但是,该公司这些年来在中国的发展似乎有悖于消费者的期许,该报就提到了西门子冰箱被消费者投诉最多的几个问题,分别是冰箱不制冷、密封门损坏。而援引的业内人士的评价,如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的话就认为该问题波及数百名消费者,很难说不存在质量问题。西门子公司在其新浪认证微博上声明强调:“在中国,西门子冰箱是由西门子参与投资的博西家电有限公司独立生产、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该公司在中国是自主经营”。
      《长江商报》引用评论人士的话称,正是这种国产化管理模式才导致其了质量问题频发。而对于外商在华投资经营的企业而言,这样的公共事件不是第一起了,相反的是,不仅数量很多,而且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近期,媒体还相继报道了武汉市王家湾沃尔玛超市销售给一家公司的面包中吃出面粉袋标签、重庆一些外资超市用普通猪肉冒充绿色有机猪肉,再往前追溯,松下、飞利浦和三菱等日本品牌在其一些在中国销售的家电产品上也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与这些现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另外一些“意味深长”的现象。一种是中国厂商生产的内销产品和外销产品在质量上的巨大差异。《西安晚报》今年就报道了广东企业生产的童装产品,如果是用于出口的则基本上是合格的,但是用于内销的则5年来的合格率只有6成左右,甚至在抽检中发现含有致癌物质。这样“内外有别”的例子在中国出口的产品中并不是个案,在五金行业、纺织品行业和家电行业都是存在的。另外一种“内外有别”是日本企业在本国销售的产品质量与其在国外销售的产品质量的差异。南方网2011年8月就有新闻指出日本的明治奶粉供应日本本土和中国市场的产品存在差异,日本原装的奶粉原则是不供应中国市场。而日本的化妆品产业也是如此,最好的产品在日本原产并在其本土销售,第二类销往欧美,第三层次销往中国等地。
       怎么样理性的看待这些问题,难道真是如我们最先开始所引用的古语所言,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品质的变异?表面上看起来可能如此,这种品质差异有时候可能来自技术水平的差异,管理能力的不足和劳动者素质的有待提高等等这些客观的因素。但真实的或者主要的原因不在于此。首先可能是价格的差异造成的产品质量差距,如上面所讲的童装生产的,某厂商董事长指出同样款式的童装,内地企业给出的价格只有出口的60%。当然还有监管上的不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出于收费的考虑可能出示有问题的检测报告,检测的力度和密度不足以威慑厂商,厂商规避检查的行为等等。再有就是标准制定上的差异,如上面的奶粉和化妆品的例子中,生产厂商就指出,其在中国市场生产或者销售的产品完全符合中国的相关标准,而其同种商品国外的标准要求要高于本国的要求。这也是形成品质差异的原因。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63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