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珞珈人 • 珞珈情 >故事情怀 >正文
珞珈人 • 珞珈情
活动预告
难忘武大时光——访1954届校友李泽中时间:2010-06-18
实习生 李戴
 
“武汉大学的学风挺好,挺正;师生关系也特别密切。”这是现年81岁的经济系1954届老校友李泽中对母校最为深刻的印象。

在武大的四年是李泽中人生中极为自由惬意的时光,学习上如此,生活中亦是如此。回忆起那些青春灿烂、温暖如风的日子,李老不禁语调轻扬,恍惚间,那些肆意飞扬的岁月仿佛近在眼前。至今仍然巍巍壮丽的老图,曾是他依恋驻足学习的好地方。“那时候的图书馆,可以说是冬暖夏凉,特别在夏天,敞着四侧的门,那自然风吹得特舒服。”武大图书馆排队、占位的历史可谓由来已久,李老也曾深有体会。

幸而,李老还有另一个秘密“基地”——经济系的小阅览室。在经济系这个小家庭,李老结识了不少至交好友。犹记得,学术讨论会中,大家或高谈阔论,或激烈争辩,气氛十分热烈。“当时,我们大班号称108将,而参加讨论会的只有二三十个,可以说是好中选优。”他们聚集在一起讨论国民经济问题或争辩政治经济问题,特殊新颖的观点会受到大家的关注,志同道合者之间更是会深入切磋。“还记得,有一次我刚发言完,下面的同学就一起热烈鼓掌,当时那种兴奋的感觉至今仍记得。”那是源于被肯定、被理解的真诚喜悦。

李老笑言,自己的研究“既具有原则性,又具有灵活性”,因此毕业还未至,他就被时任教育部部长潘梓年选中,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班。

当时的武大,学生的娱乐方式极为有限,每周六宋卿体育馆总是灯火灿烂、舞影重重,那是当时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李泽中不善跳舞,更喜欢爬山。“我有时间就一个人去珞珈山上散散步,有时候就干脆爬爬山。”这样的生活简单、充实且快乐。学习上的知己好友、生活中的自由惬意,是他心中深深的缅怀。“那时候的日子真是十分自由、快乐,也没有什么压力。”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对于心中那片净天乐土仍然恋恋难忘。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曾陪同骆耕漠老先生到武大讲学,此后,竟无缘再访武大。但他心中对武大的挂念关注,难以隔断,他通过校友会、《武汉大学校友月报》等方式一直注视着武大。

采访中,记者深有感触。校友们对武大的深情厚意,一生难断,历久弥新;相比之下,我们在校的学子,对于包括像李泽中这样学识渊博、辛勤致学、成就卓然的校友,却知之甚少。为此,记者专门查阅了有关李老的一些资料。

李泽中,1929年生于湖南岳阳。高级研究员,美国世界名人科学院院士,被《中华当代大师》文献评为“中国学术大师”,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理论研究。曾参与《政治经济学辞典》、中华大百科全书《经济学》等业界重著的编写,并出版《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性问题》《关于知识即科技型经济时代探索》《理论经济学研究与创新》《我的主要经济观》等多部专著。他对经济理论和中国改革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如社会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动力、社会主义首要经济规律理论、政治经济学在框架结构和体系方面的创新等。

香港媒体曾将中国经济理论学者划分为三个学派:传统学派、稳健学派、激进学派,李泽中则为稳健派的代表人物。国务院在颁发给李泽中特殊津贴证书上表彰其“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个人业绩被载入《中华成功者》研究会等大型权威专籍中。《国魂》编委会将他评为“中华民族之星”,《党魂》编委会则将其列为“世纪功臣”。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等三单位授予其当代最具社会影响力“英模人物”荣誉称号。其传记载入英国编辑出版的《世界名人录》和《国际500首要人物》,2006年又被英国上述部门评选为“世界高端人物100名”。去年,正值新中国60华诞之际,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主编文献将其载入《影响中国的500位专家》,即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杰出贡献专家。

他,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奉献了自身的才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今,他年逾八十仍笔耕不辍,他的新作《理论经济学研究与创新》60万字,已经付梓出版。即使身体不复当年,李老依然开朗向上、雄心不减,现正在谋划自传《沧桑人生传集》的编写。

老校友的杰出贡献,让我们骄傲;他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敬仰;他对武大的恋恋难忘,更让我们感怀。在全中国,在全世界,有很多像李泽中一样的武大学子,他们离开了学校,步入了社会,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武大学子的光热,彰显武大学子的风采。虽难再聚母校,但他们与母校间那千丝万缕、情深如斯的联系,为日月添色,令珞珈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