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院2009级本科生 曲田 王博
喻杉,1980-198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创作了短篇小说《女大学生宿舍》,被评为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并由喻杉本人改编为同名电影,于1984年获文化部1983年全国优秀故事片奖(华表奖)。本世纪初,在香港创办华文传媒机构,并创办了《财经文摘》杂志、《领导者》杂志、“世界华文出版社”、“共识网”、“财识网”,利用传媒为中国的发展、稳定与和谐做出了贡献。喻杉创办的《领导者》杂志和共识网,已经在高端人群中被公认为最好的杂志和最好的思想性网站之一。
一个深冬的上午,几经周折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喻杉老师家中。眼前的这位女士姿态优雅,在她的脸上丝毫看不出岁月雕琢的痕迹。喻老师很是热情,几句闲聊,我们彼此便熟络起来。
意料之外的成名
回忆曾经在武大的学习生活,喻老师颇有感触。“我们当时整个中学就我们班出了几个大学生,当时大学的老师教书,都有一种为国家贡献人才的崇高感,那时的大学教育可以说是精英教育,我们作为天之骄子,都怀有一种使命感。所以对于学习的机会格外珍惜,那种发奋的感觉,不需要有人督促,自己内心就有一种想要变得更优秀的愿望”
“改革开放以后,思想解放解除了精神的禁锢,全国人民都是文学青年,文学在人们心中很崇高”,谈及那个年代,喻老师这样告诉我们。与现在的许多大学生不同,“我中学的时候就想学中文,还在作文中写要立志成为作家,所以填报了中文系。”
现在很多人说起喻杉,一定会提到当年那部风靡一时的短篇小说《女大学生宿舍》。谁料,喻老师却说《女大学生宿舍》实际上为她带来了一些困扰。在大一的时候,生性喜欢自由的她经常在阅览室大量阅读,反而翘掉了很多课程,而成名之后,受到了一些束缚,所有的课都要去上。她当时写那篇小说《女大学生宿舍》纯粹是出于对文学的兴趣,而并非想要以此成名,而这段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经历以及随后而来的一些压力也成为了喻老师之后选择不从事直接文学工作的要因之一。
永远是学生
近几年来,喻老师积极参加与母校有关的各项活动,十分关心母校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提起三十年前的事,喻老师侃侃而谈,言语之中无不流露出对母校的无限热爱。
作为香港华文传媒机构的创始人,喻杉女士利用传媒为中国的发展、稳定与和谐做出了贡献。她创办的《领导者》杂志和共识网,已经在高端人群中被公认为最好的杂志和最好的思想性网站之一。尽管已取得了这些辉煌的成就,她依旧谦虚地说“对武大来讲,我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学生。”
在交谈的过程中,喻老师多次提到了刘道玉校长,她说,当时,刘校长倡导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从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率先推行的学分制、主辅修制等措施,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当时,刘校长经常活跃在学生当中,倾听学生的想法,也参与他们的讨论。喻老师笑称刘校长现在依旧称她为“喻杉爱生”。
年轻人都很优秀
“我从来不担心年轻人的成长,年轻人都很优秀”,对于新的一代,喻老师很有信心,“
比如说韩寒,他的角度就是从自己内心的判断出发,他的很多观点让我觉得很新颖,像我们那个年代,通常是人家教育我们该怎么判断,而现在的年轻人一开始就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年轻人要有热情,凡是都要抱有一颗好奇的心,有时候直觉的敏锐很重要,同时,她强调专业知识的储备很重要,但是更多的要在实践中学。其实不见得要做出伟大的事儿,小事中也有很多学问。
作为一个媒体人,喻老师还特别提到,新闻人应不盲从,要有自己的判断。而谈到判断力的培养,则先要学会倾听,认真琢磨不同的想法,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在这样一个转型期的国家,我们需要好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