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术活动
    “医保战略购买框架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9/25 15:48:35来源: 浏览次数:

    2023年9月16日,由武汉大学健康治理研究中心联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医促会健康保障研究分会主办的珞珈健康治理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行。本次论坛以“医保战略购买框架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主题,包括主旨发言和圆桌讨论两个环节。论坛由武汉大学健康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菊教授主持。来自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山西省卫健委、安徽濉溪县医保局等实务部门共计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书记梁涛致辞。她对武汉大学珞珈健康治理论坛顺利举行表示祝贺。她认为本次论坛聚焦研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她很期待武汉大学健康治理研究中心开展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康保障事业等领域的研究。

    论坛上半场由4位专家分别作主旨报告。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应亚珍作题为《医共体下医保支付方式实施》的报告。她以我国近20年来医药总费用快速增长为背景,阐述了医共体建设以及做好医共体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性,接着对医共体下医保支付的预算额度、支付方式搭配等具体操作进行了详细报告,最后应院长结合自身的调研经历,认为医共体下医保支付改革的实施,还要做好“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加强对医共体绩效考核,以及确保预算稳定性等配套措施。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亮作题为《医保与医共体协同机制分析》的报告。他提出医共体是我国在探索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式,但医保和医疗系统一直存在一种结构性摩擦,使得两者之间协同效率不高;他从中西医两个体系协同发展和农村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出发,认为医保应从全链条角度考虑发展战略问题,并提出医保和医共体在县域协同应从“三级一体”向“两体三级”转变,在三级资金分布、医保支付方式和服务提供方面积极探索中国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王震教授作题为《医保支付引导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报告。他从医疗保险的功能转变,说明医保具有引导医疗资源配置功能的原因;从住院的方式提供大量门诊服务、医院专科门诊的方式提供大量社区全科服务的资源错配现状,说明了医保引导资源配置的功能目前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并从分类分项预算的宏观政策工具、分类预算下的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阐述了医保应当发挥好引导资源配置的功能;他认为医共体应该以社区全科医生为基础,医保应与全科医生签约,而非与医共体签约,医共体不应成为医保资金的实际分配者。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驻院研究员李珍教授作题为《中国医保战略购买: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的报告。她从中发〔2020〕5号文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相关内容引出研究问题,对医保战略购买的产生背景、定义、实践变迁及理论逻辑作详细报告;在论述现有的委托代理理论框架基础上阐述了中国情境下医保战略购买的分析框架,她认为,医保战略购买作为连接卫生筹资和医疗服务供给的枢纽,是改善卫生健康绩效的重要手段,未来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当着重发挥医保战略购买的作用。

    论坛下半场以圆桌讨论的形式进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戴伟认为县域医共体和医保战略性购买是一种协同关系,只有把战略性购买落实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里面,所有医疗、预防的紧密协同才有可能实现。他认为,紧密型医共体内的人财物必须高度统一;各级医院的分工收入要明确;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观念转变。他也从结余留用和合理超支分担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于异地结余,他认为第一要尊重老百姓“病有良医”的选择,第二要通过支付方式来调节就医流向。

    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陈迎春教授认为医共体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促进了基层能力提升、医防融合、健康改善,这也是医共体建设所要实现的目标。陈教授认为医保作为资源配置和降低负担的一个重要杠杆,仅仅购买疾病或医疗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向购买健康转变。在总额预付、结余留用问题上,陈教授认为需要考虑市级调剂基金去调剂各区县之间的风险问题。最后陈教授对“紧密型”医共体和医共体“打包支付”两者之间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认为两者应该是一种协同发展的关系。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超群认为医共体建设和医保战略购买要实现的是强基层,并分享了自己对目前强基层几种路径的看法:一是他认为目前通过对口帮扶、订单式培养等行政化手段提高基层医生能力的效果不明显,而应该通过经济的手段,提高医生的收入,进而提高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二是虽然老百姓就医是以医疗服务质量为导向的,通过报销比例的倾斜不会起到很好的强基层效果,但是在医疗机构差异化竞争的情况下,区域内有序就医的格局还是会存在;三是医共体是推动分级诊疗和资源下沉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但应该对医共体建设做一个长期规划,才能让其有动力去把自身和基层做好。

    武汉大学健康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浩淼结合自身的调研经历,认为医保战略购买应该购买的是优质、高效、公平、连续的健康服务,但是在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加剧新形势下需要理清战略购买面向的人群,同时还应该把区域的理念纳进来,构建一个整体性的错位发展机制。他认为,医保战略购买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治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协调医共体建设和分级诊疗之间的关系;总额预付、结余留用,是理顺基层医疗服务机制的良好选择,因为医共体要实现结余,就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甚至通过在医共体总盘子里进一步切块的方式去激励基层医疗机构。

    山西省卫健委体改处一级调研员王萍认为医保战略购买的本质是从传统的按项目付费的一般性购买走向一种整合型的打包付费,更多关注的是成本效益和总体价值,而不是个体的价格,所以只有通过战略购买才能实现价值医疗。王处长结合山西省医共体建设的情况,提出医共体在实践中遇到的现实困惑,一是如何科学设置总额预算;二是如何控制县域外转诊的费用;三是“结余留用”具体怎么用;四是如何推动医保部门从保治疗、保资金到保健康的思维转变。最后她呼吁医保和医院要以人民至上、健康优先的理念,共同面对和化解疾病带来的风险。

    安徽省潍溪县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孙东海认为医保战略购买下的医共体建设主体应该是医保部门,因为医保部门承担着确保医保基金安全与合理使用的责任;此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关键要素是按人头总额预算,只有建立起这个核心利益机制,医共体才能实现良好的运行和转变;医保部门思想观念的转变也至关重要,不能总瞻前顾后,同时医保战略购买,把服务作为医共体核心的抓手和落实也很有必要。最后孙书记结合濉溪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情况,对结余资金如何使用、按人头总额预付与DRG付费如何衔接、战略购买以后如何向健康和疾病的预防管理转变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最后,李珍教授作总结发言,她认为医保战略购买是未来的方向,实践中的医共体打包支付尽管是在做战略购买,但缺乏战略购买的概念及理论自信。她说,今天各位学者专家就医保战略购买与医共体建设问题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思想,并在强基层、医防融合、医保与医疗协同等具体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共识与分歧并存,只要方向和目标是正确的,各种道路都值得探索。


    Copyright ©2011-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地址: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鄂ICP备05003330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