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亦是明灯

2020-05-30
单位(作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伯淳(导师王捷)

提及老师,总是能想到“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一尺教鞭一本书一句话一百英才”。那些在我学习中、科研中、生活中给予了耐心指导和帮助的导师们,用他们的认真负责、无私奉献,如跳动的火焰留下耀眼光芒,带给我无尽的温暖。学校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行,使我有幸在大一就遇到了一位这样的好导师。

在大一报道开始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便开始了网上的导师选择。身边同学们都倾向先报选那些颇负名望的老教授,但我认为这样就会导致老师学生过多,可能单独指导的机会就很少了。犹豫再三后,我选择了王捷老师,虽然他还是位年轻导师。两年多来,我越发觉得自己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大一初期,学院很重视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推行,要求学生每个月都要和自己的导师见面、探讨问题。因为王老师的团队平日里就在学校无机楼做实验,所以我可以十分便捷地找到他。每次去见王老师时,我们都会从我最近这段时间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深入地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两个小时下来他几乎能面面俱到地为我答疑解惑。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王老师的幽默亲和,每次与他的聊天,总感觉他的话是那么地生动有趣,一句话刚出口几个字就能引发我的笑声。有时我与他搭话也会带着搞笑的意味,但他并不会责备纠正,而是借着这欢快的气氛,引出另一个话题,引发我的头脑风暴。这些都帮助我在初入大学殿堂的这段时间里快速地打好了基础,缩短了我的适应期。

在大一上学期结束时,大年夜晚我突然收到导师的微信,他除了向我问候新年外,还询问了我的期末考试成绩。虽然有点意外,但是王老师往日里反复强调“上课必须坐在前五排”的景象浮现在眼前,老师的关心让我十分感动。虽然那次的考试成绩并没有达到我们初定的目标,但导师不仅没有责备,反而有条理地为我提出了制定更加系统的学习、复习计划的建议,还在开学后邀请了学姐为我讲解英语六级的听力应试方法技巧。细心周密的老师,让我十分感激与温暖。

到了大二时,我的学习任务变得繁重,导致和老师会面的次数略有减少,但SRTP又使我和导师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起来。王老师和他所带的研究生学姐带领我与组员们从选题立项开始,一步步教会我们查找资料、分析试验方法、找寻实验的缺点和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每一步,老师都能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供我们改进。试讲会答辩前,老师还帮助我一遍遍完善ppt和演讲稿,带我梳理实验原理和试验方法。同时,他还预先猜测了一些评委老师可能会给出的各种问题,让我提前想好解决方法,使我对答辩更加有把握。后来,我终于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得到了答辩评委老师的好评。

到了SRTP的实验操作阶段,王捷老师更是经常来实验室旁观我们的操作,发现我们有操作不当处时他会及时地进行纠正和指导。他的评价和建议使得我们的实验项目进度迅速,推进的同时,也保证了实验的质量与效果。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大学导师更是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合格、优秀人才的重任。我认为王老师便是优秀导师中的典范,他为我的创新学习指明了方向,悉心指引着我更快更好地攀登至学术高峰。他早已不仅仅是我的导师,更是那燃烧不息的烛火、永远在前方的明灯,让我没有迷茫,坚定向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