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初到北京科技大学时的我,怀揣着很多励志科研报国的童年梦想,无比希望能因自己的努力使这个世界有那么一些小小的改变。除此之外,一个看起来不那么文艺的我,却也有一颗文艺的心。从中学开始,我便对音乐有着十分的热情,以前也总想如果大学有闲暇的时间一定要把这个爱好捡起来、坚持下去。我还无比喜欢电影,喜欢感受其中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细腻情感。
通过高考,我顺利来到了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学习,在学院各位老师的培养下,我认识到了科研精神的所在及其宝贵之处。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的深入,在研习各门类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我始终都无法放下对音乐和电影热爱的那颗心。于是我便开始不停地找寻组织和同好,参加各类社团、选修相关课程,企图从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但总会因自己的格格不入而感到失意。
在一个机缘巧合下,我幸运地遇到了韩学周老师,从那之后,老师便深刻地影响着我的生活。
初识韩老师,知晓老师担任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的职位,这大概也是我了解范围内,北京科技大学唯一与艺术方面挂钩的平台。韩老师的专业是指挥、作曲,大多的研究在民乐方向。他利用暑期课堂的时间带领我们走进中央民族乐团等单位,耐心地为我们介绍各类民族乐器,例如什么是箜篌、什么是笙;也带领我们走进乐团的排练场地,为我们介绍乐团每一个成员的职责;还带我们去中央音乐学院,给我们介绍各位教授,以便我们学习其他门类的音乐知识。以此为媒介,我了解了每一类乐器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
在一次和韩老师的交流中,老师问起了我的爱好,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了一切。我给老师讲述我与电影的故事,他开心地说自己的研究领域也涉及电影,事后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他之前一些关于电影的论文。说到电影方面的学术研究,以前的我几乎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在这方面有所探索,得知有这样的媒介和平台后,我购买并阅读了大量有关电影专业的书籍、期刊,也在知网上查询阅读了大量论文。
而后我也时常与韩老师讨论电影专业的技术、艺术分析等,几次下来,韩老师鼓励我可以试着写成文章。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我的第一篇电影学术论文写作。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但韩老师一直悉心指导,最终在他的帮助下我完成了写作。改稿过程也十分不易,但因为有老师的支持,我对写作有了很大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改好。韩老师也总是十分耐心地为我讲解哪里的语言使用不恰当、引用不规范、理论有误区等。最终,我的这篇论文成功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这让我十分开心,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老师也很是欣慰、为我高兴。这次经历给了我极大的鼓舞,至今我仍在坚持写作。
之后的日子,我与韩老师的交流更加频繁,我也选修了韩老师《中国戏曲经典剧目赏析》课程,这一课程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课堂的认知。老师不仅在教室中向我们讲解一些基础的理论课程,还邀请了很多来自中国戏曲学院的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展示各类唱腔、行当。在我们对于基础理论的理解相对全面后,老师将我们带出了课堂,走进新清华学堂大剧院、长安大剧院、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等地观摩学习,近距离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
一段时间过后,我也对于文化事业有了自己的见解,韩老师毫无保留地向我传授了他的想法和经验。讨论过后,在老师的指导以及学校鼓励学生创业的良好平台和环境下,我组建团队、创办了公司,并于去年十月,在校内策划并举办了我人生第一次,也可能是北科大校内第一次的艺术展览。
在平日与韩老师的交流学习中,老师时常提起“无论你在研究电影或是音乐,还是其他什么样的艺术载体,一定要把层次拔高到美学层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熏陶自己,做出有意义的研究。”这些话,使我受益匪浅。
回过头来看,经过与韩老师一段时日无论课上还是课下的相处,我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在一次次积累中,最终引起了质变。在音乐、电影或是其他艺术方面,我都学会了从学术以及审美层面去看待、研究各类作品。同时,我养成了不断阅读、写作的习惯,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及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我清楚地知道了我自己更适合从事哪些职业,找到了我人生的方向,并乐此不疲。
如此幸运,在我大学最迷茫的时候,遇到了韩老师。即使再忙,老师每周也会抽出时间和我们交流,尊重我们的想法,并不遗余力地帮助和引导我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曾读过雷抒雁先生的诗歌作品《灯塔》,其中一段便是“在黑色的夜晚,在黑色的海上,我们孤独地前进。你在远处,一闪一闪,用目光向我们呼叫,用目光向我们招手,于是,我们便向你靠拢,或者充满信心地从你身边驶过。”
我想韩老师就是我在黑暗中看到的那一座灯塔,为我拨开眼前的迷雾,让我变得更有勇气也更有能力,去追逐梦想所在的那个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