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清华大学地学学科建立90周年暨复建9周年

2018.11.30

    创意
    映像设计组

     

    供稿

    地学系

     

    图片设计

    支剑元   胡仙霏

      
    编审
    卢小兵   程曦
    张歌明   张莉
     
    栏目统筹
    程曦

     

清华大学拥有悠久辉煌的地学历史,是我国最早开展地学学科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高校之一。1928年,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基于中国国土范围之广而地理知识之贫乏,决定在清华兴办地理学,提出“我们不要从文史上谈论地理,我们要在科学上把握地理。”1928年11月,清华大学成立了地理学系,1932年更名为地学系,下设地理、地质、气象三组。其后,清华大学地学系经历数次重组调整,抗战时期也曾一度中断。1952年,清华大学地学系和气象系被调整到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被调出,参与组建北京地质学院。

在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的清华地学系共培养毕业生200多人,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著名学者、专业精英,如杨遵仪、谢义炳、刘东生、叶笃正等。他们耕耘在地理、地质、气象等领域,为国家关防、边地开发和气象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共有41位毕业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学部院士。

时隔57年,在广大师生、校友的推动下,2009年学校决定围绕全球变化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以此恢复建设清华地学学科。地球系统科学突破了以往地学单圈层、孤立、多以定性研究的传统,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冰冻圈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走了一条符合国家迫切需求,国内外独具特色,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高度学科交叉的办学之路。2016年清华进一步成立了地球系统科学系,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地球系统科学系。

过去9年来,清华大学地学系独辟蹊径,发展具有大跨度学科交叉、系统性强、定量化水平高、能够解决全球变化问题的地球系统科学,并在徐冠华院士领导的科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了学科发展路线。清华复建地学坚持科学与政策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数据积累、模式发展、科学发现、科学和社会应用的平衡发展,逐步呈现出注重数据收集、走定量化研究的道路、重视解决全球性问题、注重新型智库中心建设等四个方面的特点。地学系师资力量高度国际化,积极参加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和气候模式比较,为发出中国声音作出了贡献。2009年-2018年地学系共发表SCI论文930余篇,高质量论文逐年上升。其中高被引论文48篇,热点论文7篇。

栉风沐雨九十载,歌行砥砺;春华秋实满庭芳,华章再续。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机遇下,地学系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围绕全球气候变化重大挑战和地球系统科学前沿问题,汇聚培育高端人才,并推动取得重要成果;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坚持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更多地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面向学校加强地学教育,普及并推进全球问题研究,为学校和国家的人才培养提供更丰富、更高水平的支持。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