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团队获得国际机器人“抓取与操作”比赛冠军

2016.12.26

    供稿

    计算机系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改编

    杨鹏成、张智伟

     

    图片

    郭祥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铮、张莉


    设计

    王寅、张颖、郭洁

     

撒盐、剪纸、拔插吸管等在我们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在科幻电影中,机器人完成这些动作也是轻而易举。但在现实生活中,设计出能够完成这些动作的机器人却并非易事。

今年10月,由计算机系孙富春教授带领的学生团队参加了在韩国大田举行的国际顶级会议——第29届国际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大会的“机械手抓取与操作”竞赛。在这场比赛的三个任务“全自主任务”、“机械手操作任务”和“仿真任务”中,他们分别获得了两个第一名、一个第三名。而他们要挑战的任务之中,就包括了利用机械手插拔吸管、抓取水果等任务。

为了参加比赛,参赛团队筹备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而在筹备期之前,他们所在的计算机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在机器人领域进行了长久的科学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按照最初的方案,同学们将感知摄像头放置在了机器人机械手臂上面,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机械臂在抓取东西时会因为自身运动会造成传感图像模糊,这会直接降低机器人抓取物品的成功率。于是,在孙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尝试将感知摄像头放到机器人头部位置,并在之后两个月的时间里不断进行微调实验。

“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必须一步一步来,如果一个难题攻克不了就无法继续往下进行,所以大家都会注重合作。”在团队成员、计算机系2015级硕士研究生杨超看来,“团结一致”是这支包括了计算机系、物理系、机械系等跨专业、跨年级的10名同学所组成团队的最大特点。

临近比赛时,由于机器人的运输手续过于繁琐,参赛团队只好临时决定在韩国向机器人代理商借用了一个新的机器人。为了保证这个新的机器人在比赛当天能够顺利地把程序运行起来,参赛同学提前三天赶到韩国调试设备和程序,每天都到比赛场地去实验、调整,忙碌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回去休息。

“我们团队里始终有一种一鼓作气、不能松懈的劲头,所以准备很充分,”令杨超印象深刻的是,“一同参加比赛的美国队就是由于使用的新机器人没有提前进行程序调试,导致失败。”

最终,在两天的激烈角逐中,清华团队在重点考察自主环境感知、自主轨迹规划和自主抓取策略等方面的全自主任务中获得了冠军;在重点考察机械手机构设计的手持机械手操作任务中获得季军,成为全体参赛队中唯一获得两个任务奖项的队伍。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