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访华:一次东方文化的汇流与激荡

2016.05.06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文字

    张铮

     

    图片

    郭祥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铮


    设计

    王寅、张颖

在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中,中国和印度是公认的位于世界东方的两个文明古国。她们都为人类社会贡献了不朽的灿烂的文化,构成了东方文化的精髓。对于中国人来说,最熟悉而且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印度诗人泰戈尔了。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是印度伟大的诗人、文学家、艺术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诗歌敏锐、清新、充满哲思,对自然、生命、爱给予了尽情的礼赞,为世界人民喜爱和推崇;他的作品,如《飞鸟集》、《吉檀迦利》、《新月集》等,一百多年来在中国广为传诵。1913年,泰戈尔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亚洲人。而他于1924年的一次访华,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佳话,在此期间他对清华近一周的访问,与梁启超、徐志摩、王文显等中国学者的思想对话,与清华学生的亲切交谈,更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4年4月29日下午,来京6天的泰戈尔在徐志摩等人的陪同下,启程赶赴他访华的重要一站——钟灵毓秀的清华园。5月1日晚八点半,泰戈尔在大礼堂为清华师生作演讲,由徐志摩作现场翻译。演讲中,泰戈尔呼吁清华同学要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人类的文明正等着一个伟大的圆满,等着她的灵魂的纯美的表现。这是你们的责任,你们应得在这个方向里尽你们的贡献。”他劝清华同学要坚持生活的美的原则,不要被物质主义的毒素玷污了纯洁的灵魂,希望清华同学“努力去建设一个世界的文化”。此后的几天时间,泰戈尔又和梁启超、辜鸿铭等学术大师进行了交流,参加了同学们准备的欢迎会,并接受了同学们的采访。同学们不但领略了泰戈尔的诗哲风采,还就很多社会、人生问题,与泰戈尔进行了交流。

其实,在泰戈尔访华之前,清华师生对他并不陌生。《清华周刊》上即有数篇文章和译文对泰戈尔的生平、思想与作品予以介绍与翻译。1924年泰戈尔来访时,清华图书馆已经收藏泰氏英文著作25种,基本包含了他的著作。短短几天的清华之行,不但让很多清华师生感受到一个和蔼可亲、坦诚冲淡、思维深邃的泰戈尔,清华的学术氛围和热情、真切的同学们也给泰戈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访华结束后,泰戈尔于1925年在加尔各答将在华演讲结集出版,题为《在中国的谈话》,其中第三部分“与学生的谈话”主要是他在清华的讲演,反映出诗人对美丽的清华园、对热情好客的清华师生深刻的印象。

注:本文内容参考《1924年泰戈尔在清华活动考证》(作者:金富军,发表于《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4期)。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