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约翰体育特长班:梦想、追求与荣耀

2016.11.08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采访

    冯婉婷

     

    文字

    张铮、冯婉婷

     

    图片

    宋晨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铮


    设计

    王寅、张颖、郭洁

     

清华是一所有着优良体育传统的学校,曾在清华执教50余年的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更是为清华奠定了体育教育的核心理念——体魄与人格并重。1986年,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正式启动针对有体育特长的中学生进行特殊培养的探索之路,将这些高中生组建的班级以马约翰先生之名命名为“马约翰体育特长班”(简称“马班”),由清华大学和清华附中合办,并于1988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目的是想探索一条“体教结合”的课余体育训练新路,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高水平运动员,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提供优秀生源。

30年来,“马班”先后设立过田径、跳水、游泳、围棋、击剑、艺术体操等运动项目;如今根据清华大学的招生要求,演变为田径、篮球、射击三个项目。作为国内“体教结合”教育模式的首次探索,“马班”在成立之初曾经有过一段十分艰难的时期。“马班”创始人之一、第一任主任杨朴老师回忆起刚成立时的情况,感慨那些日子的不容易。他至今还记得那时的生活条件不好,学生们冬天训练完有时甚至吃不上饭,洗澡也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令人感动的是,一代代“马班”的师生们没有轻言放弃。30年来,伴随着学习、训练、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一批又一批学生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当中屡创佳绩。现任“马班”指导教师的陈广老师这样形容:“其实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经过三十年后现在的‘马班’已经步入了而立之年,正处在稳定成熟发展的阶段。”也正是因为从无到有,从艰难到辉煌一步步走来,“马班”的学生一代代保持着刻苦训练、努力拼搏的传统。

更加重要的是,“马班”将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质学习看作学生运动员的首要任务。陈广老师说:“他们是学生运动员,首先是学生!”“马班”立足于教学与体育结合,这些学生和一般的体校学生相比,在课程学习上成绩普遍更加优秀。他们在“马班”学习期间,除了平时每天下午三个小时的训练训练和有时外出比赛之外,和普通学生的学习、生活没什么差别。这使得“马班”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可以在赛场上争金夺银,同时也有着扎实的文化基础,在未来的大学阶段可以在专业学习上发挥聪明才智。

自创立至今,“马班”已经为清华等高等院校输送了546名优秀的学生运动员,其中有67人攻读硕士学位,2人攻读了博士学位;获得北京市金、银帆奖127人次,在中学阶段共培养了6名国际健将、29名运动健将和228名一级运动员。目前,马班“初中、高中、大学一条龙”的学习训练体系日益成熟。陈广老师对未来“马班”的发展充满了自信和坚定:“今年是附中新百年的元年,同时也是马约翰体育特长班成立三十周年,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培养更多高文化素质,同时具有较高竞技水平的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希望能够给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中国的职业竞技体育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