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专业 |
070200 |
专业名称 |
物理学 |
学制 |
3年 |
学位类型 |
学术学位 |
学院名称 |
126 应用技术学院 |
招生人数 |
20 |
联系人 |
张老师 |
联系电话 |
0755-23256562 |
电子信箱 |
cep@sztu.edu.cn |
初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2]数学二;[810]量子力学; |
复试科目 |
[F126]专业综合知识考核(应用技术学院); |
注:具体考试科目参考书目信息详见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https://yz.szu.edu.cn/info/1041/12986.htm
二、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
专业方向 |
指导教师 |
01 |
等离子体物理 |
黄太武,张华,李露,卓红斌,曹磊峰,蒋轲,赵凯歌,鞠立宝,和树庆,胡俊青,王小胡 |
02 |
凝聚态物理 |
黄丽丽,肖爽,王爱武,申鹏飞,邹永涛,陈威,徐芳,史济东,李佳,李牧 |
03 |
光学 |
张春香,张维,郭晓杨,朱勇建,汪发美,张哲,马钰洁,代万俊,吕金蔓 |
04 |
量子信息 |
杨奎星,李卫东,韩婴婴 |
05 |
天体物理 |
艾艳丽,李然,吴思忠,何佼 |
三、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1.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恪守学术道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 创新创业的意识。
2. 本学科硕士生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能够潜心基础研究,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知识基础,具备能够独立解决关键理论与技术核心问题的能力,成为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专业领域和技术应用研发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人才。
3. 本学科硕士生应当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和撰写科技论文;能够运用专业性的语言对所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准确、清晰、富有层次的表达。
培养方向:
1.等离子体物理:主要研究极端条件下等离子体的形成及各种性质,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基本物理规律和数值模拟,及以等离子体为媒介的次级粒子源和辐射源等。
2.凝聚态物理:主要研究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凝聚态物质的微观结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光学、电学、磁学等物理性质,并与新材料、新器件应用相结合。
3.光学:主要研究超强超短激光技术、超快光学、X射线光学、THz、高次谐波、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
4.量子信息:主要研究产生和控制与量子纠缠特性相关量子态的产生,相干控制以及量子增强的量子精密测量的理论和实验验证;开展利用量子信息理论在量子相变,拓扑量子态的研究。
5.天体物理:主要研究星际介质中的物理化学过程,星际间和外太阳系的冰,星系中心大质量黑洞的多波段观测研究,引力波天文学,宇宙学。
师资队伍:
周沧涛,男,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深圳技术大学工程物理学院院长,超强激光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认定的国家级领军人才。长期从事激光核聚变物理、高能量密度物理、激光粒子加速器、高性能计算物理、非线性科学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曾为新加坡某科学研究院高级物理学家(工作近十年)、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工作近十五年、博导)、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高级研究科学家和访问教授、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深圳大学的兼职教授,是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知名科学家之一。已主持完成十多项国家国防科研任务,包括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某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培养博士研究生十多名,在国际国内核心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0篇。
李卫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与超冷原子相关的量子问题研究,近年来关注量子精密测量中基本物理问题,作为主要理论研究人员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863计划等重大项目共5项,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多项,共发表PNAS(1)、Phys. Rev. Lett.(4)、APL.(1)等SCI收录论文近百篇,SCI引用约1000余次。任美国Phys. Rev.,Eur. J. Phys. 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曾任山西大学教授,山西省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2018年度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计划。任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学会第七届理事、山西省物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卓红斌,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惯性约束核聚变物理、强场物理和高性能计算系统评测与数值模拟计算应用开发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军口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 973 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参与高性能计算机-银河、天河并行系统的应用开发、性能测试和稳定性考核工作,独立研制和发展了系列粒子模拟和辐射磁流体等系列并行模拟程序,在惯性约束聚变物理基础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获军队科技进步壹等奖2项,获军队科技人才岗位津贴。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SCI 引用达300 余次,其中物理学顶级杂志Physical Review Letters(PRL,影响因子 7.512)4篇。
吴思忠,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中文核心期刊《强激光与粒子束》编委会委员,主要从事强激光驱动高能量密度物理、惯性约束聚变、强场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领域的科学与应用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高技术863计划等项目七项,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等项目十余项,在Nature Physic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 余篇。
黄太武,男,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现任深圳技术大学工程物理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激光加速器物理、激光驱动新型辐射源、等离子体光学等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s、Nuclear Fusion 等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近三十篇论文;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及深圳市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在国际及国内重要会议上做大会报告及特邀报告30多次,包括欧洲物理学会年会、亚太等离子体物理大会等,并多次担任分会主持。2023年获深圳市五四青年奖章。
张华,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有惯性约束聚变物理、高性能计算系统评测与大规模数值模拟程序应用开发等,负责建设学院的物理仿真与可视化实验室、以及600万亿次每秒的高性能计算中心。曾为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成员,为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新型点火方案和紧凑型磁聚变等数值模拟程序设计与实施的主要完成人,先后研制和研发了等离子体相对论动理学程序和多介质磁流体程序等并行数值模拟程序,已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某重大专项项目、国家863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在国际核心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李牧,男,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高压物理、地球与行星物理、空间推进等,曾任863-804靶物理专业组专家,伯克利加州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项,负责国家级专项建设任务、预研课题、高技术课题多项。在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已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授权发明专利十项。
邹永涛,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润园青年PI,深圳市海外高层次“孔雀计划”引进人才,日本国立爱媛大学博士(JSPS G-COE),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博士后;其先后在日、美、中多个世界顶尖的高压物理实验室中有过学习/工作的科研经历。至今,主持或共同主持了10余项国家级/省/市级等科研项目,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重点专项、深圳市基础研究面上项目、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美国能源部核安全局基金等。现已在本领域重要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篇,如:Adv. Mater., Chem. Mater., Phys. Rev. Appl., Phys. Rev. B, Appl. Phys. Lett., Geophys. Res. Lett., Earth Planet. Sci. Lett., Inorg. Chem.等,已获授权国家专利9项,参加国际会议30余次。现应邀兼任国家/省/市级等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及Appl. Phys. Lett., Phys. Rev. B, Phys. Rev. Mater., Inorg. Chem., J. Phys. Chem. C等重要SCI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张新安,男,教授,硕士生导师,深圳市“鹏城孔雀计划”B类人才。长期从事氧化物半导体薄膜与相关光电器件研究。曾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项省部级项目,在Science Advances、JACS、Nano Letters、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课程设置:
高等量子力学、高等电动力学、激光等离子体物理、计算物理、激光原理与技术、高压物理、天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纳光学、X射线光学与应用等。
教学资源:
1)研究生的培养将依托于深圳技术大学工程物理学院、超强激光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和深圳市超强激光与先进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
2)学院同时具备教学和科研优势,多数教师具有海外教育和工作经历。学院与北京大学、大阪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中科院等科研机构保持稳定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将加强学生互访与联合培养,让学生在国际一流实验室中接受锻炼、积累经验。
3)学院具有一系列高精尖的仪器和设备,拥有大型高功率飞秒激光器和高性能计算集群,这些仪器设备对研究生全部开放。
4)秉承产学研的理念,目前正积极拓展与国内外激光等离子体、计算物理、先进材料、航天航空、量子信息等领域优秀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校企合作,深化战略合作关系,与企事业单位资源共享。
奖励体系:
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按照深圳大学以及深圳技术大学的奖学金政策执行。
培养特色: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是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本学科将基于以下几点培养物理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1)遵循深圳技术大学的“唯实求精”办学理念,发扬学校的教育与文化优势。
2)要求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学生可直接参与老师承担的高水平项目研究,开展前沿科学和高端应用技术的研究,共享实验室先进的实验平台。
3)本专业重视方法学和关键技术研究,既培养学生坚实宽广的数理知识基础,又培养学生熟练的工程实践技能。
4)采用团队式培养模式,学生是各研究方向团队的成员,在团队中共同成长,使学生更具团队协作精神。
就业情况:
进入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激光、材料、光电、计算等领域行业的技术研发或项目管理工作,或进入国内国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继续深造。
咨询方式:
咨询人员:张老师;联系电话:0755-23256219;联系邮箱:cep@sztu.edu.cn;
更多信息关于 方向介绍、考试大纲、导师介绍等请参见深圳技术大学工程物理学院网站。
四、报考要求
1)报考者的本科专业背景:物理学、材料学、数学、光电信息等相关学科专业。
2)虽不具备上述本科专业背景,但对物理专业有浓厚兴趣、数理基础好的学生。
3)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有国家考试机构或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的所报考专业 8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报考前须经报考院系审核通过,除复试外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还将加试实验等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