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院是一所很优秀的高校,但我们每个学期都会接待几位相似的来访者。他们觉得高考进入这所学校和自己的一些邻居发小比或者和自己的父母比,并不满意,所以一进入大一就奔着国外的名校努力,天天GRE托福雅思,专业排名也不允许自己掉出前5%。然而逐渐地,他们觉得越来越吃力,有的是因为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做研究的材料,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维持住自己的绩点;有的则是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上越来越孤立,那些自己瞧不,上的同学过得似乎很快乐,而自己则天天生活在郁闷之中;更多的是两者都有。他们来到咨询室都抱着这样的疑问,难道人不是应该一直往前冲的吗,不是应该为了更好的未来而拼搏吗,可是为什么自己却觉得劳累无助?
似乎在有些事情上MIB一些是没错的,但有的时候也得学会LIB。咨询师们常常会和他们举睡眠这个例子,恰好他们中的多数会因为焦虑而影响到自己的睡眠质量。睡眠可能是最不能通过MIB的态度而做到的事情之一了,我们严谨地来看甚至不能将它称之为“睡觉",而只能做好一切放松的准备,等觉来“睡”我们。很多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样,一次美好的旅程,一段成熟的感情,往往都是我们做好所有该做的准备,等他们发生。
到底什么事情应该采取MIB的态度,什么事情该采取LIB的态度呢?其实也就是那句话,“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但如何分清两者的差别?
我们习惯于用MIB的眼光去看待和解释世界,但注意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MIB没有教给我们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无限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所谓人性和意义感一类命题的解释也差强人意。但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视角,用LIB的视角去看那些原本似乎是MIB的领域呢?
我们先从学会一样技能开始说起。回想学习自行车或者游泳,这当然是需要努力的过程,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有些不太相信,为什么两个轮子的东西可以维持平衡?为什么我可以在水里面不仅不沉下去反而可以向前走?然而老司机会告诉我们,骑车的时候要抬头向前看,人在水里其实-动不动也不会沉下去。逐渐地通过努力,我们会触碰到那个非常微妙的点,自行车一下子可以走起来了,或者在水里面一下子可以浮起来了,而后这个过程变得无比自然,仿佛它们本该如此简单一样。在这里,我们不断的MIB的努力,似乎就是为了找到那个原本自然的LIB的路径,通过不断紧张的试错,我们最终找到了一个放松而又高效的状态。
再来说人际。有过追求女孩经历的小伙子大多有过这样的体会,见面前准备了很多话题,预想了很多可能的场景,但见面时却总难完全如自己所想,气氛有时会变得尴尬和生硬。无论是在感情中还是友情中,我们度过的那些美好的时光,往往是并没有做太多的期待和预设,但对彼此的了解和支持会烘托出让人舒适的气氛,心思放在此时此刻,去专注地看到别人或享受被看见。
这种做事或交往中专注而又放松的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心流,关于心流的解释和研究很多,而我很喜欢这两个字本身所呈现的状态。似乎自己的内心状态安放在一条流动的河中,河流有自己自然的目的和走向,事情本身有合适的完成方法,而身处其中的我们只要身处其中就好。
当然,这种完美的LIB状态在日常并不多见,但它仍然提供了一个与现在主流不同的视角,提醒我们事情有它本来应该呈现出来的状态,而非一味需要通过头脑的追逐去强行塑造和改变什么。它也提示了一种生活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