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前身为西南农学院土壤农化系,建立于1952年,1994年经农业部批准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05年更名为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经过70余年的不断发展,由1个本科专业发展到拥有农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学历结构的资源环境学科门类较齐全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设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水土保持与林学系、土地科学与技术系。
学院现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土地科学与技术共5个专业。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入选重庆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在第五轮教育部教学评估中,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被评为B+。现有重庆市市级重点学科2个(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1个博士后流动站(农业资源与环境)及硕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学位博士授权点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林学。
学院重视人才的培养,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学院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办学理念,学院现有各类在校学生17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生770多人,本科生1000多人。加强“光炯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设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业资源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打造卓越导师团队,保障研究生高质量培养;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和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保障研究生科研顺利进行。完善研究生培养相关规章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奖助体系,强化导师科研资助,保证研究生有充足的科研经费从事相关研究。2023年第九届“互联网+”竞赛获国家级2银、市级2金、2银。在各类专业实践技能大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2023年科技小院师生党支部入选重庆市第二批样板党支部培育单位。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70余人,博士后13人。教授、研究员4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等66人。博士导师42人,硕士导师115人。长期聘用教授2人,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7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重庆市级人才1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3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科技部创新团队1个。谢德体教授领衔的“土壤肥料学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科研平台建设提质增效,现有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农业野外台站1个、教育部“111”引智基地1个、农业农村部科技部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等科研平台。科学研究硬件条件有较大改善,现有教学科研大型仪器4000万元。2023年,学院获批2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农业农村部重大专项课题,1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2篇Nature子刊论文。2024年,已获批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2篇Nature子刊论文。
学院高度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印度、埃及、土耳其等国的12家世界知名研究机构和高校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学院拥有两个国家级引智合作平台:“三峡库区面农田养分高效利用与面源污染防控”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三峡库区水环境监测与模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近年来,学院引进了一位全职海外院士及10余位外籍专家。此外,学院还有港澳台教师1名,外籍博后3名,留学生13名,并以国际课程周、云课堂和留学生全英文课程等形式,为全院学生开设了10余门国际课程。同时,学院师生每年出国(境)学术交流的人数持续增加,国际化进程正在迅速推进中。
学院秉承“崇德、博学、求实、创新”的院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保障、科技创新为支撑,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建设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邮编:400716
电话:023-68251249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大资环研究生会
青听资环
西大资环B站
版权所有 @202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