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学院是国内知名、西部领先的哲学社会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镇之一,拥有从本科至硕士、博士、博士后在内的系统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哲学学科均位列西部第一。近三年软科学科排名中,哲学学科位于前11%-15%之间,社会学学科位于前30%-40%。
学院始于1954年成立的西安师范学院政教系和1956年设立的陕西师范学院的马列主义教研室。1960年,西安师范学院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师范学院政教系与陕西师范学院马列教研部也合并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并下设哲学教研室。1977年,政教系恢复招收本科生,学生毕业后可授哲学学士学位。1979年,政教系在西北首家招生哲学学科研究生。1980年,成立政教系哲学原理原著教研室和哲学史伦理学教研室。1993年,政教系更名为政治经济学院,下设社会学系。2004年,成立哲学系。同年,独立设置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2016年,政治经济学院更名为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下设哲学系、法学系、社会学系、政治学系、公共管理系。2022年,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分设重组,哲学系、社会学系与原独立设置的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组建哲学学院。
学院拥有哲学、社会学两个本科专业(系),其中哲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陕西省特色专业、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哲学新文科班为教育部“人文科学试验班”;社会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成立的全国首个以学科命名的书院——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也依托学院建设。拥有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哲学、社会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社会学两个学科共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宗教学、美学、伦理学、科技哲学等学科方向均为陕西省重点学科。拥有3个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陕西省高校新型智库,1个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和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研究基地,1个西安市重点研究基地,以及校级学术科研平台10余个。建有哲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实验室等2个专业实验室。学院聚焦学术前沿,以科学研究为引擎,凝练形成了张载关学与宋明理学、马克思实践-价值哲学、德国哲学、中西政治哲学比较、“一带一路”沿线宗教及其中国化研究、应用社会学等重点研究方向。近十年,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9项,重点及一般项目70余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0余项,其中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权威及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
学院聚焦党建引领和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发挥党建在队伍建设中把方向、管大局的作用,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6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6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42人。70%的教师有一年以上国(境)外访学、攻读博士学位和博士后经历。现有国家级人才3人,省部级人才8人,文科资深教授1人。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文化交流合作,招收中国哲学全英文硕士班,定期选送学生赴国(境)外知名高校升造和学术访问,承办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国际价值哲学学会学术会议,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立足自身的学术优势和人才资源,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社会服务工作,产出高质量智库成果,通过排演历史舞台剧《大儒张载》、新乡约乡规制定等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运用推广工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立足新阶段,奋进新征程。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学校“两条主线、一个根本、一个关键”发展思路,以学校综合改革和学院转型发展为契机,以凝练学科方向、加强队伍和平台建设为抓手,做大做强哲学学科,错位发展社会学学科,推动哲学学院加速发展高质量发展,为陕师大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师范大学、为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