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91期 二版:学校要闻 本期共4版

查看往期

一首歌,一封信,双向奔赴的师生情

作者:本报记者 周健

2024-05-07 21:36:51

春风送暖,陕西师范大学校园里的辛夷花簇簇绽开,传递着万物生长的勃勃生机。


与此同时,一首《写给辛夷的歌》从远在千里之外的黑龙江“飞”往全国、火遍全网,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这首歌是大庆市实验中学高三学生为给班主任庆生专门创作的歌曲。歌里所唱的“辛夷老师”正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届公费师范毕业生赵新怡。


“在陕师大的第一个春天,我遇见了满校园紫红的花,那是我的家乡没有的风景。我的老师告诉我,那就是辛夷,春天来了,辛夷开了。好,那我就是辛夷吧,为春天引路。孩子们,我先开,你们跟上。当你们盛放时,我就变成一棵树,为你们遮风……”歌曲背后,新怡给学生的回信更是感动无数网友。


“学校离家很远,离我的心很近”


2010年9月,从小就想当老师的赵新怡如愿考上陕西师范大学。绿皮火车从她的家乡黑龙江黑河开往古都西安,用了整整51个小时。


“从大东北到大西北,学校虽然离家很远,但离我的心很近,带给我一种熟悉的安全感。”梧桐如盖的师大路、墨香斋的牛肉水饺、积学堂两块钱的电影……大学生活毫无保留地向她张开双臂,将离家两千公里的孩子揽入怀抱。


运动会上,行云流水,轻盈自如,她和同学们拿下创新太极拳队列团体第一;暑假期间她参加社会实践、开阔视野,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当时新怡担任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做事踏实认真,富有条理,思维活跃,在师大这方舞台上,她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快速提升。”赵新怡的辅导员张荣华说。


赵新怡的青春河流曾在这里涌动,只要提起母校,她总是滔滔不绝,“母校包容了我一切的不成熟,也让我遇见了很多美好,给予我勇敢前行的力量。无论何时想起师大,都能找回心底的那份自信与从容。”


“何以为师?师大给了我答案”


大学,如何学习?师范,何以为师?初入大学时的疑问,赵新怡逐渐在老师们那里找到了答案。


魏耕原老师博学严谨的师者风范,裴亚莉老师朗读的有趣文段,柯西钢老师亲切的对坐而谈……都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师大的老师有一种奇妙的吸引力,能让我们安顿内心、专注学习。”


在师大,卷帙浩繁的有字之书和无所不在的无字之书,都是赵新怡的“老师”。“学校教会我最重要的品质,是扎扎实实做事、认认真真生活,始终保持学习热情,不限于一时得失,不急于自我否定而是先竭尽所能去做。”她说。


四年倏忽而过。毕业之后,赵新怡又回到母校攻读了教育硕士,也与母校一直保持着联系。工作中有困难,她向大学老师发邮件求助;生活中有困惑,她与大学好友聊聊天;每年看到母校毛笔手写通知书的新闻,她都第一时间转发点赞……自从师大走入她的生命,便再也没有离开过。


辛夷花盛放,静守成长


从大西北回到大东北,赵新怡至今已从教十年。“每年我都会给孩子们‘炫耀’我的母校,鼓励他们好好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


今年生日,学生们偷偷为她准备了惊喜,深情献唱《写给辛夷的歌》。新怡听着歌,从微笑到流泪,双向奔赴的师生情溢出屏幕。新怡给学生的回信,更是唤醒了千万网友的青春记忆。道出了一代代师范人的教育情怀。


在陕师大校园里,一朝一夕皆有爱,一草一木都是情。从这里走出去的万千学子和“辛夷老师”一样,收获的不止几年回忆和一纸文凭,更有被爱拥抱过的温暖心怀。


在云南蒙自实验中学,陕师大校友曾长春暂停讲课,让高三学生抬头欣赏最浪漫的晚霞;在苏州星海实验中学,陕师大校友赵武杰赠予每位毕业生专属藏头诗;在陕西镇安中学,陕师大校友李楠为每位学生画下素描肖像……


他们共同诠释着:当教育有了温度,青春便不再迷茫,高三便不只有做不完的题,还有寒窗外温暖的夕阳、苦读时甜蜜的歌声、汗水中闪烁的金光。正如新怡在信中写道,“在日复一日的常规动作里,不要湮灭那些追求美好的热情,去发现,去感受,去拥抱,去爱。”


辛夷说,“花开自有时,师大校园里,初春的辛夷,暮春的蔷薇,都有自己的节奏。教育最重要的坚守就是不功利、不急躁,用心守护,静待花开,就像当初师大的老师守护我一样。”


今年恰逢陕西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80年来,数以万计的“辛夷们”在祖国各地躬耕教坛、潜心育人,传承弘扬着母校的“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努力做学生追梦路上的“筑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