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朝光: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王海广撰稿 闫苏苏、吴浩然摄影
7月12日上午,第十一届“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第五讲在雁塔校区崇鋈楼学思堂开讲。本场是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报告,报告题目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中华民族的复兴》,由著名民国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汪朝光主讲,我院黄正林教授主持。
首先,汪朝光研究员从家族的经历讲起,其父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经历了抗战的整个过程,迁徙历程之艰难,令人感同身受,进而引出了抗日战争、民族复兴的话题。
其次,汪朝光研究员从抗战的进程、意义、经验和教训、研究现状四个方面介绍了其关于抗战史研究相关问题的看法。
一、抗战的历史进程,他把抗战的历史分为局部抗战(1931-1937)、全国抗战(1937-1941)和胜利之路(1941-1945)三个阶段,在讲授每个阶段的内容时,他都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并对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在三个时期制定的不同方针、政策进行了评价,认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守住了底线,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顺应国际大势,取得了近代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推动了全国抗战局面形成的历史进程,建立了敌后根据地,争取中间力量,进而全面崛起。
二、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他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至今,我们还在享受前人取得的胜利成果。从国家意义方面来讲,中国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百年耻辱,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并成为常任理事国,收回东北和台湾,领土得以保全;从民族意义方面来讲,古代中国缺乏民族主义观念,现代民族主义是国家现代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抗日战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强化了中国人命运共同体意识;从国际关系意义方面来讲,近代中国面临的险恶环境得以改善,得到了强国的认可,国家形象令世人耳目一新。
三、抗日战争的经验教训,他认为中国在抗战胜利后,没能顺利实现现代国家的转变,放弃了某些应该得到的利益,到今天却成为我们不得不面临的棘手问题;现代战争建立在现代化之上,是经济战、社会战、思想战;只有全民族的团结,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正确的军事策略加速战争胜利的进程,而错误的军事策略则延缓战争胜利的进程。
四、抗日战争的研究现状,他认为在可预见的若干年内,抗战研究仍然是热门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关于日伪政权的研究较为薄弱,青年学者在此领域内大有可为。
最后,黄正林教授对此次报告进行了总结,并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感想,汪朝光研究院和学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对学员们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本次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