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59期 四版:杏园副刊 本期共8版

查看往期

学书的回忆

作者:毋耀辉

2022-06-22 10:37:50

正月十五一过,我刚满五周岁,父亲便把我送进设在药王庙的村私塾。见到先生,父亲作揖施礼,先生亦作揖相还。父亲对我说:“快给先生磕头。”在先生处买了《三字经》《百家姓》两本新书,先生又取出事先写好的“影格”。


回家后,父亲教我学会了“影格”上的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主要用意是学会十个数字。我们每天下午练习临帖,三年级下午的作业变成小楷、抄课文或者写日记,以后就读《朱子家训》《弟子规》《七言杂字》《幼学琼林》,再以后还买了《小儿语》《论语》,通背全书方能读下一本。


我背了《论语》就转到了国民小学。由于未学算术、自然等课,上了四年私塾的我不得不又从二年级学起。和同班学生相比,我的古文和毛笔字在班上无人可比,直到中学都是如此。但数学、物理等只是中下水平。中学每学期都办三次壁报,我总是书写人之一。此外,我还负责写黑板报。


从小学到中学,我写壁报是常态。写壁报很有好处,可练习书法,又能得到老师的特别指导和同学的点评,收益多多。同学说:“写字一气呵成,不要改”。于是我知道了写字不要改,因为字改伤精神。


情由境生,当时农村到处都有庙会,看联观字是我逛庙会的一个主要目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爷庙的门联:桃园结义立壮志,忠肝义胆扶汉室。老爷庙,也叫关帝庙,关中农村十分普遍。另外比较普遍的还有药王庙、观音菩萨庙、送子的娘娘庙、城隍庙等,都有当地书法家题写对联。


退休后我重新拿起毛笔,打发退休生活。我学书法史,遍览各种碑帖,涉猎篆隶和草书,不仅加深了对书法的理解,也进一步增加了学书法的兴趣。现在,练习毛笔字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案边一堆废纸,依然笔耕不停。


我写的第一个毛笔字“影格”是柳体,第三年换了老师,开始接触欧体。我对欧体感受最深,直到如今还会在无形中写成欧柳混杂。退休后我学习“二王”、颜体,尤对魏碑感兴趣,觉得魏碑既有楷书的严整,又有“二王”的潇洒自然。


学习隶书,让我改正了以前写字的两个毛病,一是往右的笔度不够,二是有笔画不实造成败笔现象。作书讲究笔笔到位,现在我宁写四个笔笔到位的字,而不写大篇但有笔画不到位的字。快书痛快,但容易缺位。我感觉结字的功夫各体不同,但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过快易枯,过慢易呆”,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系我校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