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 好,欢迎进入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官方网站!

寝意暖暖,默契满满——我院顺利召开2020年宿舍文化节总结大会暨颁奖典礼

发布时间:2020-12-16 | 人气:

为强化学生宿舍文化育人功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共创平安、文明、和谐校园环境,结合学校学生宿舍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部署和疫情防控的要求,消除安全隐患,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我院举办了“寝意暖暖、默契满满”为主题的宿舍文化节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比拼,宿舍默契比拼和宿舍VCR人气比拼三项活动,经审核评选出“星级宿舍”、“默契满满宿舍”、“最高人气宿舍”等多项奖项。

12月15日19:00,我院在雁塔校区崇鋈楼思齐堂召开2020年“寝意暖暖,默契满满”宿舍文化节总结大会暨颁奖典礼。学院党总支书记郑生忠,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窦文阳,专兼职辅导员热依木、王雅丽、张雨,学生骨干及各宿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由预科一班覃小苡和预科二班马博亚主持。

大会在宿舍文化节回顾视频中拉开帷幕,同学们通过视频回顾本次宿舍文化节的精彩瞬间,一睹民族风采,感受舍友情谊。

首先,学生代表马佳睿同学向参会人员分享她在本次宿舍文化节的所见所闻所感。她将“默契大考验”活动中体现出的精神总结为:团队精神,竞赛精神,互助精神;将“室全室美”活动总结为三个方面:温馨有爱、文化交融、包容制约、民族团结;最后她说到:“各民族的同学穿上自己民族服装,表演各自民族才艺,我感受到了同学们都将各自民族文化展现给大家,让同学们学习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和特色,在宿舍合影上看到大家的笑脸,体现出了大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以及同学之间的民族凝聚力。”

随后,学生骨干代表、生活部部长潘保茹做文化节活动总结发言,向本次宿舍文化节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老师们和积极参与的全体同学表示感谢,对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表示祝贺。潘保茹同学说道:“本次宿舍文化节以民族团结为主线,对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互帮互助,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活动圆满结束后,同学们不约而同的在民教院2020级的QQ群里发‘民教院一家亲’的信息,同学们团结的精神态度令人十分动容。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能深感‘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重要内涵,更加珍惜民族团结,乐享民族团结带给我们的欢乐与喜悦。”

其次,12号楼109优秀宿舍代表曾垣傑同学分享了在此次活动中的感受心得。他表示在这次活动中最令他难忘的,是每一位宿舍成员的筹划准备以及面对考核过程中展现出的卓越灵感和强大执行力。曾垣傑同学从常务整顿、寝室布置、才艺展示三方面向大家介绍宿舍成员对此的灵感与策划,他总结道:“虽然宿舍文化节即将落下帷幕,但是我们依旧是一个小家,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更要努力为这个小家做更多贡献,让它成为我们永远的港湾,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继续团结互助,共同拼搏,为自己温暖的小家,也为民族教育学院这个温暖的大家继续书写青春的精彩。”

大会上,主持人向参会人员介绍布奖项评选流程及评选标准,并宣布评选结果。本次宿舍文化节共评选出“星级宿舍”7个,“最具默契宿舍”5个,“最具人气奖”2个,学院老师和学生代表向获奖宿舍代表颁发奖状及奖品并合影留念。

大会最后,郑生忠老师进行活动总结,他对本次宿舍文化节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和赞扬,对获奖宿舍表示祝贺,对同学们入学以来展示出的精神风貌表示欣慰,同时对民族教育学院学生工作和同学们提出了几点期望和要求:第一,对开学以来学习取得的成绩和预科教育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第二,强调宿舍是我们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载体,是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宿舍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共同建设和维护好宿舍环境;第三,要求同学们通过对“宿舍文化”内涵的挖掘,积极倡导和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珍惜一年的预科学习,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努力成才;第四,要求学生努力承担起培根铸魂的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现青春活力,并从新时代大学生精神面貌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对民族预科生提出了展望和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到:“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本次宿舍文化节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线,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互帮互助,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我们希望2020级预科生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团总支的指导下,老师们的引领下,学生会各部门的齐心合力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携手同心,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珍惜有限的预科时光,勤奋学习,积极向前,让同学们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和自理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取得显著的进步。

上一条:民族教育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列理论学习中心成功举办本学期马列经典导读会

下一条:民族教育学院“三结合”推进“四史”学习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