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我校科技工作,在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理科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学校提出的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坚持科研强校战略。以整合力量抓科研基地建设;策划争取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科研项目及经费;产出更多创新性、标志性科研成果;争取较多高级别科技成果奖励等为努力重点,不断提升我校科技水平和学术声誉。一年来,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通过精心组织,主动出击,争取到一批国家、地方及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本年度争取科研经费比上年又有新的提高。
为了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争取承担更多的科研任务,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我校进一步加强了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一方面,主动前往国家及地方各级科技主管部门,汇报我校的科技优势和科研工作情况,并积极邀请有关领导及管理人员来我校进行实地考察,更好地了解我校的情况,争取他们对我校科研工作的支持;另一方面,组织各院、系科技主管领导及相关科技人员走出校门,深入企事业单位寻找研究课题,从各种可能的渠道争取科研项目及经费。同时,在年初我们还根据有关科研管理办法的规定,将争取科研经费及完成成果指标分配到各院、系,要求各院、系将争取科研经费和完成高层次成果作为科研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申请各类科研项目,元月份我们先后邀请西安市科技局副局长张斌周及第四军医大科技部苏景宽处长来我校给广大教师做争取项目及起草申请书的指导报告。一年来,先后组织申报并争取到的纵向科研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96项,获批准19 项,经费538 万元;
2. 申报国家“863”计划及“支撑计划”项目 16项,获批准 1 项,经费80万元;
3.申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1 项,获批准 1 项(只立项,无经费);
4.申报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2 项,重点研究项目 3项,获批准重大项目一项1项,重点项目1 项,经费共 60 万元;
5.申报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1项,获批准2 项,经费12 万元;
6.申报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6 项,获批准4项,经费 12 万元;
7. 申报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9 项,获批准8 项,经费36.5 万元;
8. 申报陕西省自然科学项目52项,获批准20 项,经费38.5万元;
9. 申报陕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3项, 获批准4 项,经费7.5万元;
10.申报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9 项,获批准5 项,经费15 万元;
全年共争取到国家级科技项目21 项,省、部级科技项目42 项,获纵向科研经费共计799 万元;签订横向科技开发合同38 个,合同科研经费384万元,当年实际到校254.09万元。按我校科研经费统计口径,全年总计争取科研经费达到1053.09万元,首次突破1000万元大关。
在争取项目及经费的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加强了在研项目实施的管理工作。一方面,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按照上级科技管理部门的要求,严格管理,加强了对立项项目实施的监督和检查。全年共完成36项在研项目中期检查报告的上报,完成25项项目结题验收或成果鉴定。
二、科研基地(平台)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年度我校在科技基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先后争取立项建设的省部级重点研究机构有:“教育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及“陕西省行为与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室”;通过陕西省验收并正式挂牌的重点研究机构有:“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另外,我们还在已有的基础上申报了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现正在审批期间。同时,今年我们还加快了“教育部药用植物及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当年批准立项建设的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的各项建设工作,力争使其在今后一、两年内能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验收。本年度我们还对一些依托于相对优势学科的实验室进行了摸底,拟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再确定少量校级重点实验室,并对其进行扶持建设,为下一步申请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打好基础。一年来,通过狠抓科研基地的建设,对我校科研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06年度争取的科研经费中,多数是重点科研基地所在单位争取的。
三、高层次理论成果数继续攀升,一些成果获得了陕西省及教育厅的科技进步奖。全年共发表研究论文1223篇,其中“SCI” 源期刊发表202篇,权威期刊发表29篇,核心期刊发表371篇;出版各类书籍32 部,其中,专著6 部;申报专利共47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当年获批准专利权的 7 项,且均为发明专利;有7 项科技成果获得了陕西省科技进步奖,其中, 一等奖 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有5项成果获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四、通过多种形式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进成果转化,为经济建设,特别是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本年度组织有关院、系先后参加了西部经贸洽谈会、西安市乡镇企业成果交易等6次技术成果交易会。展出及散发我校已完成的技术成果简介材料3000余份。组织相关教师60多人次先后参加了陕西省经贸委、江阴市、宁波市等12个部门及单位组织的技术难题招标和项目对接会。同时,还对我校近两年来完成的可应用推广的技术成果简介及申请的专利成果简介进行搜集整理,编印成册,进行广泛的宣传。通过这些工作,一方面,对宣传我校科技优势及扩散技术成果和在研应用项目信息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广大教师推广成果和争取横向科研项目、经费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年共签订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合同38份,合同金额384万元。我校还组织有关教师积极参加了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科技扶贫及科普宣传等项活动,为我省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及增长科技知识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受到了陕西省有关方面的好评。本年度我校被陕西省工交办、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科技厅、中科院西安分院授予“十五”期间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先进集体,并受到表扬。
五、进一步加强了校级重点科研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的管理,使学校科技投入绩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本年度上半年我们一方面下发通知,要求承担2004年及2005年校级重点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写出项目实施总结报告或中期报告,同时组织人力深入各有关院、系,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地检查,通过检查对2004年立项的12 个项目进行了结题,对2005年立项的13个项目下拨了第二批经费。
六、加大了学术交流活动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了我校的学术影响。
本年度理科各院、系先后组织举办了6 次较大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另外还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我校师生举行了40多场学术报告会,同时,各院系还举办院、系学术报告会23场,参加交流的师生达3300多人次。另外,今年我们还设立了周末科技论坛,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利用周末给广大师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科技动态,进行学术探讨,建立科技联系,开展科研合作。通过近几个月的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七、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科研管理办法及规定。
2006年我校对科技期刊认定、科技成果考核等管理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使其更趋科学合理。另外,本年度还修订了“陕西师大自然科学纵向科研项目经费配套办法”,起草了“陕西师范大学科技资源分配实施方案”草稿等,其中有的已颁布实施,有的正在讨论之中。
八、大力加强我校科技工作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我校科技知名度。
一方面充分利用处内网页、校报、学报宣传我校科技工作中突出的科研人员,不断提高我校科技工作的知名度,同时,积极在校外的各种宣传媒体上报道我校的科研情况。全年在校内外各种媒体刊载宣传报道稿件60余条,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九、其它方面
1、加强处内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处内工作人员在搞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同时,要结合管理实践进行理论总结,撰写管理方面的论文,全年共发表管理方面的论文2篇,有五人次分别被教育部科技司、陕西省科技局、陕西省专利局等业务主管部门评为“十一、五”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及奖励。同时,我校还被评为“十一、五”陕西省自然科学项目管理先进单位。
2、协助人事处、研究生处完成了2006年度的职称评审、人才引进及研究生导师选聘等工作中的项目、成果审核,全年共审核360余人次的项目及成果。
3、、完成了2005年度的科技统计及上报工作。
4、给国家科技部、教育部、陕西省科技厅、西安市科技局等部门推荐科技评审专家并上报专家背景材料205人次。
5、完成了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上半年理科科研业绩津贴的登记审查工作。
科 技 处
2006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