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关于举办2020年陕西省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要求,我校开展了2020年陕西师范大学科普日活动。本次科普日活动的主题“决胜全面小康 践行科技为民”。根据我校特色和疫情防控形势,校内主要开展了科普讲座、重点平台开放日、云科普等活动,同时科普志愿者们走出校园,走进中小学生,走进基层做好社会服务工作。
一、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开放
教育博物馆探索博物馆服务社会的新模式,与华商报社共同策划组织了“陕西文物探探探”走进教育博物馆直播活动。125万网友通过直播镜头,跟随张弛馆长、于雯副馆长以及学生志愿者的讲解,从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角度认知了教育博物馆的前世今生和妇女文化馆的馆藏珍品,回望了不同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状态,了解了“女书”及“中华嫁衣”背后的故事。此次现场直播即时125万点击量,后期150万点击量,不仅刷新了节目直播点击量的最高人数,是一次有益的教育推广尝试。
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活动以参观为主,辅以讲解人员精心设计的趣味问答及树叶拓染等环节,让参与者身临实地,感受药用植物的神奇魅力。此外,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老师们还走出实验室,走进中小学,走进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动植物博物馆动物展厅和配套虚拟仿真资源开放,通过科普展览,呼吁动物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动物展厅以动物进化为主线,展示了我国丰富的动物多样性和陕西省独特的动物资源。生态景观区将秦巴山区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保护动物大熊猫、朱鹮、川金丝猴、红腹锦鸡等物种的生境真实还原再现,是秦巴山区动物多样性的全景图。虚拟仿真资源主要展示秦岭主峰太白山代表性动植物物种共计140余种,可以实现零距离、全视角观察秦岭地形地貌和动植物模型细节。
二、科普讲座,线上线下齐开讲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唐三一教授做了题为“数学模型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的科普讲座,详细讲述了传染病模型中最经典的SIR模型,分享了他的抗疫心得,并从新冠预测预警、二次爆发风险、决策建言、服务防控等方面介绍了疫情期间他的团队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卢江波副教授做了“球差校正电镜应用介绍”科普报告,介绍了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等领域的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心邢惠萍副教授做了“文物保护与材料化学”科普报告,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文物保护与材料化学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心在文物保护研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生命科学学院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夏海滨教授通过腾讯会议做了 “新冠状病毒(SARS-CoV-2)科普讲座”。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张媛教授做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症状、传播、感染、治疗与预防”的科普报告;李星副教授做了“如何阻止新冠病毒的传播——浅谈群体免疫” “实验室生物安全”2场科普报告。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筱冰教授做了“智能新时代—生物医学驱动诊疗一体化”科普讲座。
体育学院《2020年科学健身科普大讲堂》开讲,大讲堂由副院长张婧主持,首期特邀首都体育学院体医融合创新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体育医学学会会长郭建军教授做了“2020年科学健身科普大讲堂”的科普讲座。
三、重点平台开放
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严军林高级实验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关键角色,对社会进步和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中的重要作用。随后,王明珍高级工程师向来访的学生们介绍了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原理和功用;何攀高级实验师则介绍了扫描电镜的基础知识,现场为同学们演示了台式扫描电镜的制样及操作,采用滤纸、称量纸、普通A4打印纸以及面巾纸等作为样品,使同学们直观地了解了形貌结构对材料性质以及用途的影响;孙华明高级实验师以电脑模拟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解释了原子间的连接方式,让同学们体验了物质结构之美。
陕西省超声学重点实验室开放,林书玉教授介绍了声学专业发展历史、声学的广泛应用、声学专业研究方向,以及超声学在人民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王成会教授介绍了高速动态分析仪及其用途,演示了超声空化泡的形成过程,讲解了超声空化的形成以及其广泛的应用发展前景。随后,田华老师带领前来参加活动的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各种实验仪器,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心开放,在汪娟丽博士、贾智慧博士和刘姣姣博士的带领下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参观了古旧字画修复室、影像资料保护实验室、土遗址保护实验室。
陕西省旅游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旅游信息化工程实验室、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地矿展览厅开放。李敏睿、欧启均两位老师分别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秦岭地质矿石样本、矿石形成地质条件,陕西省六大景区3D模拟体验教学系统和陕西省旅游行业监测系统,使同学们了解我国秦岭的地貌特征、熟悉学院实验室设备条件、陕西省旅游行业实时状态,并对我校旅游信息化方面的建设有了一定的认识。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食品绿色加工与安全控制工程实验室和大型仪器共享平台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刘芸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安捷伦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布鲁克高分辨质谱仪等液质、气质联用仪等仪器的构造、基本原理,重点讲述了质谱仪在食品质量检测和成分分析领域的应用。张芬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常用仪器液相色谱仪、冻干机、氨基酸分析仪、酶标仪、均质机等仪器的原理及使用范围。
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安排了教育机器人开发与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神奇超导磁悬浮技术应用等主题的科普大餐。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单位同学们及来宾参观了各种自主研发的科教仪器,各学科研发团队对各自创制的科学教育仪器进行了现场演示和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互动。
智能感知与先进计算研究中心举办实验室开放,同学们参观了“华夏文华研学游平台”,该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新型交互技术,将线上学习和线下体验相结合,服务于文旅小镇、文化景区等的研学业务,以提升当地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共有152名硕士研究生参观重点实验室所属的模拟飞行实验室、无人机实验室、航空心理测评室、眼动实验室、脑电实验室等十多间心理学专业实验室。
四、科普进中小学校园
生命科学学院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曹晓燕教授走进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和高新第十中学,为同学们带来了“为什么要支持转基因”科普讲座;李焘副教授走进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未附小的同学们做了“植物与我们的生活”科普报告。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张清安教授应邀至西安铁一中湖滨小学,为该校1700余名师生进行了“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营养卫生健康无疾”的科普报告。
教育学院园丁创客空间团队在秦健副教授的带领下走进陕西师范大学铭城小学和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给铭城小学的孩子们带来机器人创客相关的知识与体验。
五、社会服务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兰继军教授为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领域师生做《健康心理学的行业应用研究---以航空和地铁行业为例》的在线讲座,讲座围绕健康心理学在飞行员、地铁员工帮助工作中的应用展开,并结合不同残疾人的特点,探讨了在员工帮助中开展助残活动的问题。行知心理团队成员来到了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分公司钟楼站和吉祥村站,为地铁员工开展了站点服务宣传、仪器体验和心理科普宣传活动等。通过实验室微信公众号(陕师大行知心理)推送有关孤独症儿童心理研究相关科普知识6篇。
体育学院朱文斐副教授以“运动处方,祝你将康”为主题,为西安市莲湖区环城西路社区中老年人进行健康科普。讲座通过对运动处方的介绍,及专业的指导和示范,为中老年朋友们制定运动处方,让中老年朋友们认识到可以通过非药物的形式降低慢性疾病的危害性,提升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推动健康科普。
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强毅博士在汉中市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培训,来自全省的200余位中药材生产技术骨干参加培训。
六、其他科普活动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团委学生会开展了“以‘数’之名燃科技之光”科普日活动。学生会副主席屈晨毓带领大家认识了疫情中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院士,随后开展了新冠科普知识竞赛,最后,与会数学专业同学齐动手,起制作了“不可能的三角形”——彭罗斯三角形。这种三角形是悖理与比例逆反的典型体现。将三条长方形以不同的视觉角度使其错位地交织在一起,在三条长方形“不合理”(透视)的衔接中,不可思议地创造了一种视觉“扭曲”感。
本次科普日活动,我校相关单位积极参与,认真组织,积极探索服务社会的新模式,不仅向公众普及了科学知识,也展示了我校的科技成果,对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