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集贤讲堂第344讲暨唐史研究所“唐史论坛”第1讲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07-02     浏览量:   分享到:

6月22下午我院长安校区文汇楼C段424会议室举办集贤讲堂第344讲暨唐史研究所“唐史论坛”第1讲,特邀学2009届本科毕业生、武汉大学世纪研究所吕博教授做专题学术报告:《大云经疏宝雨经与武周洛阳的建筑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郭晓涛研究员,我院介永强、徐涛、牛敬飞、权家玉、冯立君等老以及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聂顺新老师等40余名校内外师生参加了活动活动由胡耀飞副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吕博老师首先对明堂的研究进行了学术回顾,尤其就武则天尊号与明堂的关系介绍了自己的看法简要论述了如何配享以及关于明堂选址的问题第二部分主题是明堂建成与“圣母神皇”的形象塑造吕博老师认为在载初元年月之前的各种宗教活动中,并未透佛教介入武周的立国策略,而是普遍利用汉代以来的符瑞造作从而完成了从太后到圣母神皇形象的突破,体现在“圣母神皇”的名号上,外化在宏伟高大的明堂上。此外,根据《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明堂包含着儒、道、佛三教的性质,也说明了明堂空间的主人同时也具有这三重身份,三教并立是武则天称帝之前的基本政治形态。

第三部分主题是“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与明堂后的大佛像。吕博老师认为大云经虽兼容三教,杂以阴阳谶纬,但在现实中却不足以解决武则天遇到的所有政治问题。因此,《宝雨经》的翻译“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尊号的获得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慈氏”有着佛家慈悲之意,“越古”有着超越以往之意,表明了武则天完成了佛教意义上的至高化身。同时,武则天广造弥勒佛像,至明堂大火之后,依旧没有放弃堂后大佛像的建造

第四部分主题是转轮王“化谓四方”与天枢、九鼎制造。天枢、九鼎作为武政权的标志性纪念物,有着很深的政治意义。吕博老师认为天枢中所表现的是一种黜唐颂周之意,表现出武周世界帝国的理想。

最后,吕博老师对讲座的主题进行了总结,指出作为政治景观的“明堂”在武则天的政治生涯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武则天尊号的每一次变化都体现了她在政治上前进的每一步轨迹。与此同时,宫殿核心区明堂为代表的建筑群亦是武则天模仿转轮王供奉弥勒、化谓四方的体现。开元时,这些景观的拆除也意味着某种视觉的政治重建。

胡耀飞老师做讲座总结。胡老师首先感谢吕博老师的来访,对讲座内容予以高度赞扬,并追忆了与吕博教授一起访学的时光。同时也指出,这次讲座是唐史论坛第一讲,以后还会邀请更多优秀青年学者来我校开讲座,希望大家多多前来学习。

与谈人介永强教授指出,吕博老师是一位优秀的青年学者,该问题上有着很深的见解通过利用佛教经书、明堂诠释了洛阳时期的建筑群与政治的相关变化介永强教授还特别赞扬了吕博老师的新书《头饰背后的政治史》。

聂顺新老师指出,吕博老师的汇报主题新颖,以宗教的角度出发来阐释武周时期的政治变局同时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告诉学生们近年来硕博答辩立意新颖,多从宗教等角度出发,希望同学可以多多借鉴。

郭晓涛老师老师指出,近年来随着考古的不断发掘,一些相应的历史问题也迎刃而解,但他发现一些问题早已在历史学领域得到了证实因此,他就如何使考古与历史相结合,使考古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利用,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此外,徐涛老师、罗瑾歆博士也分别从美术考古和都城考古等视角,进行了专门的发言。西安博物院王璐博士也就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向吕博老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