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示范性项目 > 项目特色
示范性项目

Class System

示范性项目特色

1.建章立制,加强管理,确保项目质量

在项目管理机制上,采用“双线三级联动模式”进行项目管理。双线是指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两条线;三级是指校级、院级、项目组三个层级。在学校一级,学校专门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由校长游旭群和副校长党怀兴担任正副组长,负责国培项目的组织领导和资源调配,同时成立国培示范性项目专家组,负责项目的业务指导工作。在学院一级,学校责成教师干部教育学院负责项目统筹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责成相关专业学院负责业务执行工作。在项目组一级,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在行政管理上实行双班主任制,在学员管理上实行班委会与小组负责制。

学校在专家团队遴选、培训课程研制、培训资源选用、培训质量监测、参训学员管理、后勤服务保障等方面也形成了相应的制度或管理办法,制定了《培训学员管理办法》、《优秀学员评比办法》、《学员住宿安全管理办法》、《培训班主任管理流程》、《“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管理流程》等制度,有效保证了培训质量。每年国培示范性项目启动之前,主管校长牵头召开国培示范性项目专家研讨会,总结上一年度项目实施情况,听取专家反馈,部署新一年度实施工作。

2.依托学院,整合资源,打造专业团队

依托陕西师范大学师资优势,整合全国基础教育专家,精心打造三支团队:一支整合省内外资源,涵盖高校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百家讲坛主讲、杂志主编、教研员、一线优秀教师的培训专家团队;一支结构合理、具有现代理念和技术、熟悉培训政策与理论、培训模式与方法的教务管理团队;一支作风扎实、敬业奉献、保障有力的后勤服务团队。



3.突出理念,聚焦需求,精心设计课程

(1)研读政策文件

组织专家团队及管理团队认真研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国家教师培训政策,把握培训政策走向。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等文件进行学习。深入中小学教学实践,把握培训实践需求。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进行研究,保证培训符合教师发展规律,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

(2)确立培训理念

依据国培示范性项目培养专职培训团队和“种子”教师的目标,我们确立了“修德精业”的培训理念,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遵循“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学员为本”为原则,明确四个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着力创建三类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探索四类课程结合:主题报告+专题讨论、理论教学+现场体验、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个体学习+共同研讨,突出问题的指向性、对象的参与性、教学的体验性、课程的多元性、能力的生成性、方法的迁移性等特点。

(3)重视需求分析

项目实施注重对培训需求的分析。项目开始之前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对参训学员的地区、职称、教龄、学历、所学专业进行分析,从专业背景、知识架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角度分析参训学员的能力水平,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精选培训课程

在2012年版本“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融入了TPCK理论,TPCK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在Shulman的学科教学知识中加入了技术知识。将技术、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教师个人经验相融合。并将近两年的教师培训指导标准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培训内容的设置中,对培训目标、能力诊断、课程内容和实施要求做了更进一步的细化,突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专业化。

在课程模块之间,追求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个体学习课程与团队研修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结合。

4.学员主体,突出参与,优化培训方式

(1)突出学员主体

培训方式上突出学员主体地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学员的学习投入度与参与度,设计了教学观摩、小组论坛、现场教学等实践性课程,比例达到50%以上。建立了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优质中小学、博物馆、植物园四个学习基地,倡导学员与授课专家对话,与陕西师范大学优势学科对话,与陕西省基础教育对话,与陕西省历史文化对话的大课程教育理念。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观摩活动:

一是陕西省优质中小学现场教学。我们充分发掘、利用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与全省40多所优质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保障了学员现场观摩实践需要。

二是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现场教学。组织学员赴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国家级教师教学示范发展中心进行现场教学,观摩教师专业能力实训实验室。

三是教育博物馆现场教学。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是国内首座综合性教育博物馆,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组织学员赴教育博物馆进行现场教学,学习我国教育发展史,从庠序之学到现代学校的发展、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我国各个时期的教育史料等,涵养学员的人文素养和教育情怀。

四是陕西人文自然资源考察。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秦岭动植物资源丰富。我们组织历史教师赴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开展现场教学。每年还会组织历史班学员赴明清两代陕西的著名学府、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关中书院进行现场教学。组织生物教师在西安植物园、秦岭沿线地带开展生物实地考察,老师们受益良多反响很好。

(3)线上线下混合研修

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依托陕西师范大学网络研修平台、教师干部教育学院课程平台、积学堂—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资源网等网络资源,为学员提供教育技术、心理学、教育学、历史人文、学科教学等一系列拓展性课程供学员选修,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通过网络研修社区,实施在线研讨活动,促进学员之间、学员与专家之间的互动交流,打造“互联网+”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进一步提升了培训效果。


5.规范管理,优化流程,加强项目管理

专家管理方面,注重专家授课内容审核与授课效果反馈。在项目开始之前,对专家授课主题、授课内容、教学案例进行审核,确保课程内容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符合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授课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组织学员对授课专家进行匿名评价,将学员反馈结果及时告知授课专家,并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对于反馈结果较差的专家将不再聘请。

学员管理方面,实行“双班主任”制,即学科班主任和教学班主任。学科班主任由首席专家担任,教学班主任由教师干部教育学院项目主管担任,两名班主任全程跟班服务,及时了解和反馈参训教师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除班主任之外,每班还配备2名教学管理人员,1名技术人员及1名后勤管理人员,全方位保证教务工作、技术支持及后勤服务。

培训评估方面,我们加强了培训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诊断与控制,通过过程控制和科学评估,以达到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在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时,我们把参与度、改进度、满意度作为评估培训效果的三个主要维度,在项目绩效考评上实行“四位同步”:即教育部、培训机构自评、培训专家、受训学员同步纳入考评范围。重点加强两方面评估:一是培训学员考核评价,二是培训管理绩效自评。

训后跟踪方面,我们秉承“一次师大行,一生师大人”的理念,在培训中倡导“校友”文化,利用多种形式为学员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支持。一是开班即建立班级QQ群和班级微信群,在培训结束后通过网络增进交流沟通,共享教育资源;二是利用陕西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平台,上传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实录,供学员开展课例分析,进行后续自主学习,开展训后跟踪指导;三是开展追踪调查与服务,在培训结束后,设计学员成长追踪框架,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问等方式,对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四是对于特别优秀的学员,纳入在我校的培训专家团队或推荐其参加教育硕士与教育博士学历提升计划。例如邀请2017年生物团队班学员张锋老师作为2018年培训团队研修项目的授课教师,2018年高中生物班韩红艳老师参与2019年高中生物班授课。

在管理创新方面,教师干部教育学院自主研发的交互式培训管理平台——陕师大培训平台。利用平台开展训前需求调研,训中考勤、课后作业、交流研讨,训后效果评价、拓展学习、跟踪指导等。通过信息化平台与培训深度融合,有效提高培训管理效能。

6.以人为本,精细组织,提升服务水平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科学化与人本化理念,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为学员安排了我校最好的食宿条件、培训场所及培训设备。

一是图书资料借阅服务。培训期间为每一位参训学员提供了图书证,并推荐学校的电子资源,学员在培训期间可查阅、下载资料。二是场地、器材优选安排。安排专门的微机房、运动场地和羽毛球、篮球、象棋等器材,丰富学员课余文化生活。三是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教师联欢会、国庆联欢会、学员羽毛球比赛、摄影比赛、观影活动、健步走活动等。

在培训过程中,加强后勤服务团队建设与管理,培训管理团队与后勤服务团队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密切关注学员学习和生活情况,根据学员反馈与意见及时进行完善,保证全体学员能够安心学习、学有所成,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培训文化。

7.加强宣传,促进生成,注重成果转化

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培训宣传。在培训过程中利用陕西师范大学官方网站、教师干部教育学院网站、教师干部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号等推送教育政策、教育新闻、项目培训信息、项目培训简报等。

重视培训成果的生成。培训中引导学员结合个人所学总结培训心得,生成显性和隐性的培训成果。以个人撰写、小组研讨、学员微论坛、问道师大论坛和网络研修等方式总结心得,提炼研修成果。生成同行业可借鉴、能分享的教育教学改进方案、优质教案汇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教育教学资源、课题研究报告、个人教育书稿等成果,带动同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注重项目资料总结。学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组织学员编写培训简报,及时发布培训动态,分享培训心得,交流培训收获。培训项目完成后,工作人员在两周内将项目资料总结、整理、归档。培训过程性资料:项目申报书、培训通知书、培训日程安排、参训学员名单、培训工作简报、调查问卷统计结果、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参训学员评价表、培训班管理规定、培训影像资料、经费预算、决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