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校首页
5月27日,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举办,《重庆高教研究》编辑部、《当代教师教育》编辑部、重庆文理学院西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一届“西部教育论坛”暨“第六届西部高教论坛”——西部高等教育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陕西师范大学等50余所高校或研究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研究生参加本次论坛,共议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大计。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吴合文教授主持。
开幕式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李森向参会嘉宾表示欢迎,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牵头推进教育部“师范院校协同提质计划”、发起成立“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实施西部基础教育“百校行”调研活动等服务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方面的品牌工程以及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的基本情况。
《重庆高教研究》执行副主编蔡宗模教授回顾了历届西部高教论坛的举办情况及成效,介绍了此次论坛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希望此次论坛与会代表为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建言献策。
在主论坛报告阶段,厦门大学教授王洪才认为,在大学加速发展时代的今天,ChatGPT预示着新型大学的出现,新型大学可能不再需要集中的场所,大学管理者主要职责将转向负责学习资格认证,大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当好学生发展顾问。ChatGPT为中国大学发展转型提供了一次难得机会,而中国大学只有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才能展现后发优势。
王洪才教授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洪成文认为,我国在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愿景陈述有待完善、原创性成果相对缺乏等关键问题。为此,需要更加注重人才和资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树立危机意识、拓展世界胸怀、创新管理手段,来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的目标。
洪成文教授作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立国认为,高等教育由内涵式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存量决定增量”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高等教育的精英性会不断增强,不但体现为研究生教育扩展和专科教育占比下降,更体现为研究型大学的快速发展和在人才培养中的规模和占比的提高。为此,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应把质量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简单用数量与规模与发达地区进行比较。
李立国教授作报告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鉴认为,衡量是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应关注底线,即“木桶中的最短板”,以底线思维破解制约其发展的内生困境。破解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困境,须不断突破和克服原有“追赶战略”思维,而应提倡“不可替代”思维,通过补齐发展短板树立发展信心,一体化构建推动西部高等教育整体崛起的“一体两翼”。
王鉴教授作报告
宁波大学教授伍宸指出,从东部视角看,西部高等教育要积极转变发展范式。一是在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格局中,发挥西部高等教育独特优势以实现与东部高等教育的同频共振;二是以增强自身办学治校能力为抓手,不断提升办学效益,而减少对宏观倾斜性政策的依赖;三是克服既有思维惯性,以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办学模式,突破既有“东强西弱”的办学格局。
伍宸教授作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森认为,共同富裕视角下西部教师教育振兴必须遵循以下三重逻辑——坚持阶段性与长期性的行动逻辑,观照共性与特色的关系逻辑,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成效逻辑。有三条实现路径:一是以“共同”为突破口,树立教师教育协同提质的融合发展理念;二是建立多元智慧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三是搭建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优质服务器。
李森教授作报告
此次论坛共设置四个分论坛,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周序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唐一鹏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李玉栋副教授与宝鸡文理学院马多秀教授主持,王洪才教授、洪成文教授、王鉴教授、田建荣教授等8位学者担任与谈人,南京大学黄斌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陈亮教授、浙江大学倪好副研究员、华北电力大学杨维东副教授等24位专家学者围绕“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经济与社会发展”“西部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西部高等教育评价与筹融资”等四个子主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并与参会师生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第一届“西部教育论坛”暨“第六届西部高教论坛”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