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实验室介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实验中心  实验室介绍

上海电力大学能源动力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上海电力大学能源动力实验教学中心始建于2004年,是在学校动力系原有学科实验室基础上,整合相关教学资源,经过院系管理体制改革后建立的,实行校院领导的二级管理体制,是一个综合性能源动力实验教学基地和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国家电力人才培养基地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2009年获评“上海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12月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验收。


中心坐落于学校临港校区能机大楼、动力馆以及杨浦校区奋进楼三栋实验教学楼,下设48个实验室,分属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工程实践三大平台。至2023年末,实验中心面积达418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5714.48万元,台套数917台,其中200万以上大型设备2台。


目前,中心年均开设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创业等类型实验项目94个、服务专业数11个,年均人时数超过19万。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优化实验项目类型,持续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自主创新性实验项目,至2023年末占比分别达到30.77%28.57%。立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3个新专业开发了多个“双碳”类课程和实验项目。


中心采用数字化管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满足学生自学、安全培训、实验预约等需要;在网络硬件方面,校园网覆盖全部实验室,学校网络总出口带宽4.5G,实现WiFi5G全覆盖;通过建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在线安全考试与实验预约,批阅、查阅成绩等;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世界技能大赛可再生能源项目中国和上海市集训基地,在传统火电、新能源领域分别与大型国有企业共建上海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校外实践基地和学生海外实习实践基地,为产教融合模式下具有国际视野高水平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这些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国际化教育体验,有助于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设立创客空间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对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构建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企业课堂“三堂联动”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建成工程实训—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创业—就业实践五阶式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中心近五年获批教育部教改项目8项,出版实验教材和著作12部,自制和改装实验教学仪器设备12台,开发实验课程16门。支撑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先后通过德国ASIIN工程教育认证、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汽轮机原理》课程成为该课程全国首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基于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批准的全国首个高校校园微电网项目开发的实验课程《绿色校园能量转换、收集与EMS管理系统》获批虚拟仿真类国家级一流课程。学生近五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00余项,其中含全国机器人大赛特等奖、挑战杯上海市特等奖等。本科就业率96%以上,其中电力行业就业率近70%,用人单位调查问卷显示毕业生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中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接国家“双碳”战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秉承“立足电力、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提升能力、突出创新”的育人理念,以清洁低碳高效发电学科方向为引领,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实验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致力于为能源电力行业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服务行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能源与机械工程实验中心

能源与机械工程实验中心是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下属的实验室机构,肩负着为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服务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学生提供实验教学的重任。实验中心由动力基础实验室、动力专业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和机械专业实验室四类实验室构成,随着虚拟仿真教学的比重日益加大,近年来又成立了能源动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动力基础实验室是实验中心的基石,它专注于能源动力领域的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在这个实验室中,学生们可以在工程热物理实验室中探索热能的转换和传递,制冷实验室中研究温度控制的奥秘,传热学实验室中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原理。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流体力学、传热学等基础课程的理解,而且为他们提供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机会。


动力专业实验室则更进一步,它为高年级学生提供了更专业、更深入的实验教学。在这里,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泵与风机、汽轮机技术、锅炉原理、热工测量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实验,这些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他们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能源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将来在能源行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基础实验室则服务于机械工程领域,它为机械原理、材料力学等基础课程提供了实验平台。在这个实验室中,学生们可以在“机械原理”实验分室中探索机械运动的奥秘,在“工程材料/液压技术”实验分室中研究材料的性能和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在“公差与测量技术”实验分室中学习精度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性。这些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机械专业实验室则更加注重创新和设计,它涵盖了“机械创新与设计”、“特种加工实验室”等实验分室。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参与到机械制造、机械工程方向的高年级课程实验中,这些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具备高级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技能,还要求他们具备创新设计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能够将他们的创意转化为实际的机械产品,为将来在机械行业的工作做好准备。


能源动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实验中心的新成员,体现了虚拟仿真教学的方向。利用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安全、可控的实验环境。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火电机组的运行,熟悉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燃气轮机技术、综合能源系统等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工作原理。虚拟仿真实验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安全性,而且使得学生们能够在不接触真实设备的情况下,掌握复杂的能源动力系统操作技能。


能源与机械工程实验中心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实验教学体验。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实验中心将继续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能源与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




现代发电系统安全与节能技术实验中心

现代发电系统安全与节能技术实验中心是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科研核心,汇集了众多专业的科研实验室,致力于发电技术和电力系统的研究与创新。实验中心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传热、流动、材料优化、新能源技术和系统设计等多个关键领域,旨在推动发电系统的创新技术、安全性和能效提升。


在火力发电及节能系统领域,实验中心开设了一系列实验室,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能源挑战。火电厂能耗分析与节能实验室专注于分析火电厂的能耗情况,探索提高能效的策略和方法。燃料燃烧与气化技术实验室则研究如何通过改进燃烧过程来提高效率并减少污染物排放。现代热力循环与系统实验室致力于优化热力循环,提高发电效率。管道热效率实验室研究热能输送过程中的损失,寻找减少热损失的有效途径。中低温余热利用实验室则专注于回收和利用工业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以提高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在清洁能源利用方面,实验中心同样开设了多个实验室,以应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挑战。CO2捕集与资源化利用实验室致力于开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并探索CO2的资源化利用途径。重金属污染控制实验室专注于研究和开发减少重金属污染的新技术。烟气脱硝实验室和烟气颗粒物特性及其控制技术实验室则分别针对燃煤发电过程中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问题,开展脱硝和除尘技术的研究。


针对新能源利用及综合能源系统,实验中心开设了光伏光热综合利用实验室,研究如何将太阳能有效地转化为热能和电能。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实验室探索各种新能源技术,如风能、地热能等,以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分布式能源与低温余热利用实验室研究如何在局部区域高效利用能源,减少能源输送过程中的损失。核工程与燃机模拟计算实验室利用先进的模拟和计算技术,对核反应堆和燃气轮机的性能进行优化。能源光电催化实验室研究光催化技术在能源转换和存储中的应用。储热实验室则关注于开发高效储能技术,以解决新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


在机械设计制造方面,实验中心也开设了多个实验室,以提升发电设备的制造水平和运行效率。电力设备耐磨材料制备实验室研究和开发用于电力设备的高性能耐磨材料。发电设备转子动力特性实验室专注于发电设备转子的动力学特性,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材制造技术实验室探索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在能源动力系统中的应用。动力设备逆向工程及优化实验室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对现有动力设备进行改进和优化。发电设备可靠性技术实验室关注于提高发电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现代发电系统安全与节能技术实验中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研平台,不仅为能源电力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也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基地。实验中心的研究成果在提高发电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推动新能源技术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了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促进了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此外,实验中心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每年发表上百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展现了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雄厚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