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道
哲社学院两项成果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刘森林教授参评的成果《焦虑的启蒙》、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林忠军教授参评的成果《清代易学史》获得著作论文二等奖。

刘森林所著《焦虑的启蒙:以<启蒙辩证法>为核心的启蒙反思》指出,《启蒙辩证法》对启蒙的反思致力于揭示启蒙的情感根基。启蒙就是彻底而神秘的焦虑,启蒙源自一种深层的恐惧。在启蒙、主体性蕴含着的焦虑中,主体与客体的距离是关键:疏远是消除焦虑与恐惧的基本策略,是撇开个性、特殊性而普遍化的关键所在。哲学、宗教、神话、巫术作为消除焦虑与恐惧的方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启蒙不再与神话、诗完全对立,而是包含着某种神话。启蒙暗含着的主体化策略有贬低世界和把世界理性化两种形式。它们都具有深层的情感根基,都是焦虑与恐惧的表现。启蒙对自身情感基础的解释不是为了否定启蒙,而是进一步唤醒启蒙,因而是启蒙自身推进的体现。

林忠军、张沛、赵中国等所著《清代易学史》,运用现代哲学思维与方法,以历史为线索,以易学家和易学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和解释清代易学资料,再现清代易学形成、发展、演变与衰微的过程,阐明清代易学思想、特征及其与儒家乃至中国哲学的内在联系,透过评述易学家易学思想,并就其影响和地位作出客观评价。对于其重大疑难问题,结合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加以考辨,提出自己的见解。本书从经学史的视野阐述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开拓一新的领域。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始设于1995年,是教育部为表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绩,展示高校社科界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举措,鼓励高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而设立。该奖项每三年或四年评选一次,是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的政府奖项。


文:邵子瀚 封莹

审核:翁祥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