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思相济,共享生命成长|张雯雯:数学中的学思相融,知行合一
编者按:
约翰·杜威曾说过:“我们不是从经验中学习,我们是从对经验的反思中学习。”善于反思是有效持续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历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山东大学实验学校倡导老师们“且教且思”,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过程,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体验。为此,学校进行了“行思相济,共享生命成长”优秀教学反思分享活动。
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备受关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尤为重要,小学数学学科也不例外。借助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习者形成对应的数学方法、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观点,并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的学习能力,其包括学习者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本学期内容中万以上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主要涉及数感、运算能力等素养,主要注重学生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在教学中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线和角、平行与相交主要涉及几何直观等思想,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条形统计图主要涉及数据分析观念,学生能够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涵盖的信息。
在核心素养的落实过程中,本学期在条形统计图这一节,主要让小组内收集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并绘制条形统计图。在这一过程中,有如下反思:
1、深入解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核心素养
教材是展开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介质,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基本线索和学习主题,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教材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离不开教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传播者和引导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所以,在备课阶段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深入解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核心素养。
2、提升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进行。课堂上立足教材本身挖掘其中的趣味性教学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探索活动,发展关键能力
教学活动是实现课程总体目标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内化。对学生而言,数学教学是一个探究、创造和运用的过程,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实践创新、合作参与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内化都是他们形成数学思想的源泉,在落实核心素养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撰稿:张雯雯 责编:胡晴晴 审核:徐晓华 王维升 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