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院举办第三场“形势与政策”系列课程:“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日期:2022-11-18
2022年11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形势与政策”系列课程第三讲成功举办。本场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哲学院党委委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常晋芳副教授主讲,主题是“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常晋芳围绕“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四个部分展开了详细阐释。
常晋芳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为实现中国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基本原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比如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和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实践原则与实事求是方法等。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满足中国人民需求,实现中国目标,贡献人类社会。
常晋芳强调,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属性。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有本质区别。
常晋芳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两方面出发,深入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最后,常晋芳寄语青年大学生,以当代中国青年怎么看中国的发展和复兴的话题,结束了本次讲座。
此次讲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基本特征、本质要求、世界历史意义等重大问题,学理深邃,分析透彻,在场同学纷纷表示深受振奋、获益良多,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