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水保学院】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举办

为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1月6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在科研楼二楼报告厅举行。

6f6469683f2655e94d7b71c395250c80_副本_副本.jpg

论坛开幕式由研究部主任李红兵主持,党委副书记韩锁昌、副院长许明祥出席。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方怒放研究员、彭守璋研究员、闫伟明研究员、王蕊副研究员、王浩副教授和蔡伟祥老师为评委嘉宾,共吸引了150余名研究生积极参与。

论坛伊始,许明祥对参加论坛的评委嘉宾、报告人及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学术交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鼓励在场学子珍惜此次机会,积极发言,勇于质疑,大胆提问,展现独到见解,真正享受学术交流,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积极活跃的学术氛围。

本次论坛特邀王浩副教授和青年教师蔡伟祥作学术报告,分享他们的科研成果,激励大家共同学习、不断进步。王浩以“微地形对降雨过程中土壤DOM迁移路径和组分的影响与机制”为题,揭示了保护性耕作措施如覆盖耕作(CP)、交替耕作(AP)等使土壤溶解性有机物(DOM)更倾向于通过地下径流路径流失。蔡伟祥运用FCS固碳模型,深入评估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并剖析了未来时空变异趋势,从而加深了大家对森林碳汇功能的理解。

随后,来自水保学院、草业学院、林学院的11名研究生作报告交流,内容涵盖土壤物理、土壤生态、土壤有机碳、土壤侵蚀、土壤碳排放等多个研究领域。同学们围绕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方法,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不同研究方向的交汇,为水土保持研究打开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在后续的专题讨论和互动答疑环节,大家就日常科研和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和讨论,分享科研经验,有效促进了学术能力的提升。

通过评选,邵晓亚同学关于“黄土高原深层土壤水-典型人工林-气候互作机制模拟研究”的报告,在本次论坛中摘得桂冠。此外,论坛还评选出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以及优秀奖5名。

李红兵总结到,本次论坛为研究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学术成果的平台,增进了研究生间、师生间的深入交流,每一位同学的报告就像一颗知识的火种,通过碰撞、交融,产生出绚丽的智慧火花。从前沿科学研究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深度分析,都彰显出研究生群体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学院将以持续做好研究生学术论坛,不断优化研究生教育,努力培养更多的杰出科研人才。

编辑:张晴

终审:李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