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西农往事】(74)户县知行农业专科学校并入西农前后

1949年5月,户县解放,户县第一所农业专科学校——私立户县知行农业专科学校停办,西安市军管会和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决定,该校并入西北农学院,未毕业学生转入西农学习,该校从创办到停办仅有短短四年,共毕业两届学生约100人,在户县教育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户县知行农专主建筑“豳风堂”遗址_副本.jpg
户县知行农专主建筑“豳风堂”遗址

陈崑山,陕西户县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参加五四运动,是北京世界语协会发起者和负责人发起人之一,与国立西北农学院植保学院教授周尧以及巴金、卢建波等都是好朋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时任户县参议长的他和部分开明乡绅创办户县私立知行农业专科学校,并任校长。因为陈崑山所言“宁愿看驴脸,不愿意看人脸,因为驴脸是不变的,而人脸是多变的”给周尧留下好印象,周尧欣然答应并担任该校“荣誉教授”,并先后聘请西农教授王栋(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彭泰尧(意大利罗马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教务主任)、田培植(留美,曾任教务主任、训导处主任)、李临海(留德)、张见石(留法)及汪仲毅(曾任训导主任)、钟补求及西北农学院毕业生林兴、王凤山、穆可培担任教授或讲师,并与王栋教授起草了《创办户县农业专科学校之旨趣》,提出培养“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农业科技人才,即“能文能武,担负大小农场之实际工作,至少亦能回到农村,自食其力,并负改进当地农业之责也。”在学校管理上主张民主,校政公开,提出学校家庭化,师生如父子兄弟,三位一体,教师应用“人格感化”教育学生,实现“学校社会化,为农民导师”。周尧还制定了《户县农业专科学校实施计划》,从人才、开垦、建筑、教导、实习、研究出版、设备、交通、治安和经济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

建在城南边腊家滩的农专设农艺系、园艺系、畜牧系三个系,设有教室、图书馆、师生宿舍等,试验农场有耕地30多亩,包括耕牛,大车及小农具若干,建有苹果园、桃园、杏园,葡萄、石榴、花卉及蔬菜苗圃和杂树林。周尧等在此任教两年,每两周去一次,每次住五天。除讲授“昆虫学”课程外,并向全体教职员工和同学公开讲话,解决学校开创时期和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并和同学一起劳动建校。

周尧和王栋常对学生说:“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为改变这种落后状况而创办了这所学校,目的是要培养出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有益于国家的农业科技人才和专家。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学用结合,将来你们就是国家极为有用的人才。”

在学生培养中,农专强调“学用结合、重在实践”,除了课堂讲授,更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做到理论和技术有机结合。周尧带领学生到农田捕捉各种昆虫,结合标本讲述各类昆虫的生活史。穆可培则在野外实地介绍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各个部位情况。当时同学们采集标本成风,每人都有100—200甚至300种植物标本。学生利用学校供给酱油曲种、麸皮、黄豆等原料,做出了酱油、豆腐乳等。

1947年夏忙后,户县北乡棉田发现红蜘蛛病,几天棉杆叶子脱落。得知此情况,农专教授带领学生分为三个防治工作队,及时用硫磺合剂防治。1949年春天,户县小麦发生吸浆虫灾害,学校教师、学生调查后,将研究出的防治办法及吸浆虫的生活史等印成传单向全县张贴,广泛宣传,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关于知行农校学生转入西北农学院的文件_副本_副本.jpg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关于知行农校学生转入西北农学院的文件

农专停办后,李汉章、黄尚志、蔡国基、孟广澄、李桂芳等同学转入西农,其中,黄尚志留校成为园艺学院教授,从事果树栽培教学与科研,主持苹果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参加《果树栽培学》《西北的果树》等教材编写,科研成果累累。李桂芳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宁夏农垦,担任玉泉营农场副场长,与校友、玉泉营农场场长谭以智结合当地土壤及气候条件,做出大面积种植葡萄的决策,种植葡萄、建成宁夏第一座葡萄酒厂,在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方面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专家,为后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作出了引领与示范。

编辑:王学锋

终审:李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