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南通大学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人工智能创新区开展学习研讨
近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落幕。经过激烈角逐,南通大学作品在主体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首次捧得“优胜杯”,第三次成为赛事发起高校,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绩单上又添崭新一笔。
近年来,学校秉承先校长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产教融合、科创融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双创”教育的通大特色。
多措并举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南通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双创”教育的高校之一。近年来,学校通过完善双创课程建设、开辟创新人才培养特区、以赛促创等举措,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AME出版社创始人、社长,南通大学2000级校友汪道远在接受访谈时说:“初入大学时还有些迷茫的我,机缘巧合选修了一门《创造学》课,听后深受启发,人生之路豁然开朗……”这门《创造学》课程的主讲人就是时任南通医学院院长、现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教授。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南通大学就在全国率先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学校把第一课堂作为“双创”教育主渠道,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KAB、SYB等10门双创课,出版创新创业教材和专著10余部。
第二课堂是“双创”教育的有效补充。“每年‘纸桥承重大赛’‘护蛋比赛’都能吸引很多同学,既有趣又考验创新。”机械工程学院科协会长张恒硕如今大二,已有十余项国家级、省级创新竞赛经历,“学校良好的科创氛围激发我们勇于挑战、不断创新。”
全体在校生培养计划中都有一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实践和实验、学科竞赛、发表论文、自主创业等都可以折算为学分。通过一课堂与二课堂有机融合,双创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新生态。
“企业需要一个低损耗高集成的滤波功分网络来提高生产效能,这也成为我们的研究方向。”通信工程2022级研究生黄叶鑫团队与中天科技集团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成果《面向5G-Advanced的高集成度滤波功分网络》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2017年,学校依托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与通富微电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成立产业学院——南通大学通科微电子学院。“学校和企业共同研发教学资源,开展项目式、案例式学习,将企业实际项目作为学生双创训练课题来源,真题真做。”黄叶鑫说。2021年,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在总结通科微电子学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先后成立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张謇学院、现代家纺产业学院等,不断开辟创新人才培养特区。
此外,学校将竞赛作为推动“双创”教育的有力抓手,形成了以“挑战杯”等赛事为龙头、各项专业学科竞赛为补充的“3+X”多级竞赛体系,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稳定充足的经费支持,提高竞赛奖励等手段,大力推动以赛促创成效,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累计获国家级奖2300余项,“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成果在麦可思排行榜上位列全国高校并列第33名,“双非”高校并列第7名。
学校还通过建设数量和结构合理的“双创”教育专兼职导师队伍,与南通市政府联合共建科技园和“青创E站”创客空间等,多措并举,不断优化“双创”教育和服务体系。
遍地开花 营造双创人才培养氛围
在学校宏观层面建设和指引下,各学院也积极探索“双创”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强抓实践教学、培养科研兴趣、建设“创客中心”等,营造浓厚“双创”氛围。
“创新一定是来源于实践的,要切入产业痛点才有成效。”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项目负责任人、控制科学与工程22级研究生陈然说。项目团队在企业调研中发现,海上风电场景对水下机器人的需求十分紧缺,因此确定“水下智能焊接机器人”方向展开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21届学生范雷金至今对大二时在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的实践经历记忆犹新,“实践中我们发现船舶及其配套装备制造中焊接机器人的工作效率问题”。团队在导师张堃教授指导下成功研制“海工高精密智能焊接系统”,填补了当时国内外焊前、焊中、焊后一体化自动作业技术和装备空白。
电气工程学院锚定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南通周边旋转电动产业企业资源,在全国高校中建成不可多得的电机及系统全产业实践教学基地链,将“做中学”“学中做”贯穿学生实习、工程应用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建立了以提升融合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学院科研兴趣班训练出来的科研思维让我在工作中不断去挖掘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和验证。”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论坛银奖获得者、临床196班居丁玥正在通大附院开展专业实习,她是医学院“科研兴趣班”的第一期学员。
医学院自2019年起成立“科研兴趣班”,设置了专门的培养和考核激励机制,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专家教授带班授课,学生从大二起在硕博士师兄师姐的带领下开展科研。“我们通过搭建一个平台,遴选一批导师,结对一支团队,以点带面,学院科创氛围就提升起来了。”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罡教授是首届科研兴趣班的班主任。
此外,纺织服装学院携手上海允格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在校内建设100平米的“创客中心”,立足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大力建设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库”“项目库”,在参赛实训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商学院(管理学院)每个专业至少有一项学科竞赛为抓手,形成“一专业一赛事”的“双创”氛围;公共卫生学院以建设“研本互动”平台为依托,构建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流互动、优势互补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双创”实践在通大校园全面开花。
硕果累累 尽显创新创业育人成效
2022年,南通大学作为江苏省仅有的6所高校之一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近年来,学校培养的“双创”人才在科技创新、学术研究、创业实践等方面成果丰硕。
“高性能射频滤波器被列为我国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我们就是致力于突破这一关键技术壁垒。”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吕世涛团队的作品《面向移动终端的FBAR射频滤波器设计及制造》获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星系级”,并受邀参加展示。吕世涛和团队成功制备了相关性能达到国外同类器件水平的两款滤波器,基于研究成果,团队已发表学术论文10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
黄叶鑫团队研发的高集成度滤波功分网络技术在中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投入应用18个月以来,企业新增销售额1.85亿元,新增中标金额22.87亿元。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有力反哺企业发展。
今年5月,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在中国矿业大学举办,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吴义豪等同学的论文“基于多机器学习模型的细粒度时空PM2.5反演”入围本届年会并进行创新学术论文交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是全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学生参与最多、水平最高的盛会之一,通大学生论文成果已连续四年入围年会,体现了学生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
从学校“双创”教育摇篮走出的成功创业者如今也已遍布大江南北。汪道远创办的AME出版社是目前亚洲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医学出版社,今年6月,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发布了一年一度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期刊引证报告,简称JCR),AME出版社旗下18本期刊获得最新影响因子(IF 2022);2011届毕业生黄刚创立的江苏百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顺应国家新高考改革,专注于江苏学生高考升学规划,已分别在南通、苏州、徐州、南京、泰州建立分校区,年营业额近2000万元……
在学校的培养下,创新创业基因已融入每位通大学子的血液,他们锐意进取、敢为人先,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不断谱写属于通大人的创新实践篇章。
(校报记者 陈虹/文 陈石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