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勤副教授1986年于清华大学获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如今已执教整整三十年,现任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系主任,主要研究讲授电磁场和电磁波。
注重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融合
作为有三十年任教经验的老教师,徐立勤老师已经非常熟悉自己的课程内容了,因此她的课前准备比较简单,就是想方设法提点学生。“根据上次课给学生讲了什么东西,这次课我要怎么把重点给他(她)拎一下,这就是我现在做的。”徐立勤老师说。徐老师上过很多课,而且上课的教材就是她自己写的,自然非常熟悉。所以她一般在课前会站在讲台上梳理比较重要的工作,以弥补PPT的不足。徐老师很注重现代科技与传统手段的结合,在使用多媒体PPT的同时,会将重点知识罗列在黑板上。“现在有同学反映说老师上课就是用PPT,一直念PPT,就好像没有什么板书的机会。但其实板书是挺好的一个东西,因为PPT会翻过去,黑板却一直留在那个地方。”徐老师习惯把前面课程所讲的重点知识用流程图、程序框图分层次地写在黑板上,在上课和学生讲的时候就按照黑板上的流程,使课程内容更流畅,前后课程的关系更连贯。有的时候还没讲到的内容,她会告诉学生后面的东西跟当前的课有关,有时候她会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现在学的这些知识、这门课将来会有什么用。在一次又一次接触和熟悉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对整个课程也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
更为重要的是授人以渔
徐立勤老师认为,课堂之于学生最重要的不在于学习知识本身,而在于获取知识的方法。她说,现在很多毕业生在工作中所能用到的大学专业知识比较少,甚至很多工作需要用的知识与大学专业课所学习的没有关系。由于这种现状,徐老师上课时一直跟学生强调的就是获得知识的方法。“这个知识点你想要掌握它,就需要学习通过什么方法来掌握它。各种知识点的特点不同,有些知识点可能讲的是一个定律,有些知识点可能讲的是一种方法,那么你在学习掌握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就要学会掌握这个知识的方法……可能这个知识你一辈子用不上,甚至你可能还给老师,但是在这门课当中你学到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却是一辈子都有用的。”当记者请徐老师谈谈她的得意门生时,徐老师很幽默地说:“这一点很难回答你啊,我这个人,哈哈,最近知道一个词叫‘脸盲症’。”由于在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长,徐立勤老师教过的学生也一届比一届多,“在很多年前学生少的时候还有点印象,后来大批招生以后,一届就上来100来号人,所以印象不是太深刻,尤其后来我们有了自己的专业,只有自己专业的学生印象深刻点。”除了人数增多以外,提问人数的日益减少也是让老师对学生“脸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徐老师对此作出解释:“学生现在提问的也比较少了。原来还有点印象,现在就不太有了,包括现在每年上贝尔英才学院的电磁场课,学生都不怎么提问,你想,他不来提问,我怎么能有很深的印象呢,不可能有太深的印象的!”徐老师很希望并欢迎学生随时提问。她表示,同学们有不会、不理解的问题,尤其在类似于电磁场和无线技术这些复杂学科上面,可以多多向老师提出问题。她认为,这么做,除了能让老师加深对自己的印象外,也是学生巩固知识解决疑惑的重要途径。
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
徐立勤老师选择教师这一行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受读研时参加教学实践的启发。徐老师当年做的教学实践是带物理实验。在带小三四年的学弟学妹做物理实验后,她发现自己说话比较有条理,还挺适合当老师的。所以研究生毕业后,她就决定当老师了。作为老一辈的教书人,徐老师少了一份功利心,虽然教书三十年,但她一直铭记着教书育人的本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多次提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用“不忘初心”来形容徐立勤老师的教学是最贴切不过的。当了三十年的教师,徐老师真的是以“不忘初心”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准则。“你刚开始想做什么样的人,就要一直坚持做下来。因为人很容易随波逐流经不起诱惑,你要是能做到不忘初心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徐老师将不忘初心的教学信念贯彻进了她的工作与生活中,保持自身永远是育人行业的一股清流。徐老师对于学生抱有很大的期许,也希望学生们能充分利用好在大学的生活,作为电磁场无线系的系主任,她在今年的新生见面会上告诉新生:“你大学想玩吗?想上网吗,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吗?那是需要时间的。可时间又从哪里来呢?你认真对待每一门课,让每一门课都可以顺利通过,不需要去补考,不需要去重修,那么时间不就多下来了?多下来的时间你想干什么不都可以吗?”有学生总是一门课又补考又重修,结果拖了很长时间,学生受折磨,老师看着也难受。所以,徐老师告诉学生,要想有时间去做在大学中想要做的事情,首先要在课上认真听讲,其次要在考试前认真复习,争取每一门课一次就通过。
徐立勤老师执教三十年,兢兢业业投身于电磁场和电磁波的教学研究。教书育人,不仅是老一辈人书写的伟大,也是徐立勤老师由衷尊重并坚持的观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她正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着最初的梦想,将人生的理念融入教学中。(《南京邮电大学报》2016年第532期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