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工程专业

工业工程是探究各种复杂系统如何有效运作的科学,致力于研究和解决与效率、质量、成本和安全相关的各类系统性优化决策问题。工业工程将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是当下热门的交叉学科,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主要针对智能制造以及智慧零售、物流、交通、金融、医疗等服务系统中的实际工程与管理问题开展数据分析、优化建模与算法设计,探索创新性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和组织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南京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于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始终秉承适应时代特征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导向,以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并重为人才培养理念,前沿的课程体系在夯实工程与管理领域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同时,特别着力强化学生“数据分析、优化建模、算法实现”三大核心能力。依托学院文、理、工、管交叉复合的特色,本专业与金融工程、自动化等专业深度融合,与世界一流高校和业界知名企业紧密合作,使得所培养的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成为适应社会多元发展,具备复合知识技能和国际开放视野的创新型智能决策高级人才。

本专业学制四年,专业应修总学分150,其中通识通修课程(必修)6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必修)46学分,多元发展课程(选修)不少于33学分,毕业论文/设计(必修)6学分。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本专业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获得规定的学分,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考评等级,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自动化专业

当前,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等组合形成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大推动力的引擎,人工智能最大的作用将会是以智能制造为切入点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其重点是问题导向、落实应用,自动化发挥着极其直接且重要的作用。本专业将持续聚焦交叉学科领域的控制理论研究以及智能技术的具体应用,推进智能自动化的发展及行业应用。

南京大学自动化(Automation)专业是控制学科与智能技术深入融合与协同发展的前沿交叉学科,重点研究智能的自动化(Automation of Intelligence)新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具体应用。主要培养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控制理论与技术、控制系统与工程、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等领域具有较厚实理论基础、相关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控(制)管(理)结合、理(论)实(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制四年,专业应修总学分150,其中通识通修课程(必修)6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必修)50学分,多元发展课程(选修)不少于30学分,毕业论文/设计(必修)5学分。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本专业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获得规定的学分,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考评等级,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3.金融工程专业

金融工程专业以适应金融科学的产品化与工程化发展趋势,以“厚基础,宽口径,有侧重”为培养理念,以研究型、应用型为导向、构建“基础-应用-创新”为主线的教学体系。该体系一方面注重夯实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金融工程领域的技术、方法和工具的运用,提升学生创新性解决金融市场现实问题的能力。

为此,课程体系设计为多元化发展方向。在二年级和三年级阶段,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志向,重点安排专业学术、交叉复合、创新创业三个方向的选修课程。其中,专业学术方向以学术研究需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必备的工具、方法类课程为主,强化对学术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并与美、加、德等国多个著名学府开设国际化课程和学术交流。交叉复合方向顺应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4.0的时代需求,以工程管理学院自身具备的“金融工程-工业工程-自动控制”三个专业交叉复合的特色为支撑,为本专业同学提供了与本院工业工程、自动控制专业学生共同修读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基础理论课和实验实践课程。创新创业方向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及其会员单位、华泰证券、工商银行等金融实务部门开展互动交流与实践训练。该课程体系能够培养既通晓金融市场基础理论,又具备数理分析、计算机技能,能够适应多元发展、复合创新、国际视野的金融领域高端人才需求。

本专业学制四年,专业应修总学分不低于150学分,其中通识通修课程(必修)65学分,专业核心课程(必修)49学分,多元发展课程(选修)不少于30学分,毕业论文/设计(必修)6学分。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本专业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获得规定的学分,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考评等级,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4.计算机与金融工程双学士学位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为金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南京大学计算机与金融工程本科双学位项目,整合了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两个院系的优势力量,聚焦计算机与金融工程深度融合,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联合培养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同时将人才培养置身金融科技具体场景,面向行业前沿问题、引入行业优质资源,开展项目引导式学习、倡导“做中学”,在这个过程中突出价值观塑造、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另外注重和国际一流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系统性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本项目旨在培养打通计算机和金融两个领域、具备系统架构思维和能力的金融科技复合型创新人才。

计算机与金融工程双学士学位项目以“宽基础、求复合、重实践、创模式”为培养理念。“宽基础”指凝练、融合计算机和金融工程两个专业的学科基础,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奠定宽广的复合型人才的学科基础。“求复合”指在学科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实践实训课程的建设中,按照复合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特征,聚焦计算机与金融工程深度融合,面向金融科技场景与问题,强调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手段创新。“重实践”指在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与金融工程行业人才需求的对接,留出足够的企业实训空间,将人才培养置身金融科技具体场景,面向行业前沿问题、引入行业优质资源,开展项目引导式学习、倡导“做中学”,在这个过程中突出价值观塑造、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从而将复合人才的实践实训落到实处。“创模式”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开放共享机制,力争形成既符合学科内涵又体现学科交叉的融合培养新模式。

本项目为本科4年制,总学分160分。其中,思想政治、体育、外语、数学、物理、通识教育等通识通修课应修62分;学科专业课程应修73学分,包括专业准入和准出课程两类;开放选修课程至少应修19学分,在引导性的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以及就业创业类共三大类开放选修课基础上,提供学生足够的自由选择空间;毕业设计应修学分为6分。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本专业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获得规定的学分,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考评等级,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经济学和理学双学士学位。


5.工业工程与自动化双学士学位

为实现中国特色工业现代化发展目标,我国从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简称“智改数转”)两个维度推动企业转型与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而且需要企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南京大学工业工程与自动化双学士学位项目(智能系统集成实验班)依托自动化和工业工程两个专业,开展交叉融合创新,从工业智能技术与系统集成思维两个维度主动对接工业现代化战略对技术与管理复合人才的需求,面向“智改数转”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工业智能技术旨在通过制造服务过程感知,并利用大数据方法挖掘其中的知识与规律,实现产品服务的优化与升级;系统集成思维旨在系统思维范式下开展资源和要素的有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集成系统。

工业工程与自动化双学士学位项目遵循“科学-技术-工程-管理-人文”五位一体理念,培养学生掌握工业智能技术与系统集成思维,使之成为拥有全局系统思维、强烈创新意识、积极沟通协作能力,以及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广阔全球视野的现代智能技术与管理复合型创新人才。具体包括:(1)科学思维,坚持系统观念,确立基于交叉学科范式转移,解决复杂整体性问题的新思维;(2)技术能力,掌握并能够运用工业智能与系统集成技术,解决工业领域实际问题;(3)工程能力,具备承担和设计企业与供应链级“智转数改”工程项目的能力;(4)管理能力,具备系统分析、优化与重构及管理决策能力;(5)人文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全球化意识。

本专业学制四年,专业应修总学分160,其中通识通修课程(必修)6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必修)67学分,多元发展课程(选修)23学分,毕业论文/设计(必修)5学分。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本专业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获得规定的学分,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考评等级,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工学与管理学双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