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9日,南京大学张异宾教授《回到马克思(第二卷):社会场境论中的市民社会与劳动异化批判》新书发布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出版社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并发言,共商何以第二次“回到马克思”。
发布会上,南京大学张异宾教授致辞,介绍创作初衷和过程。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南开大学王南湜教授、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杨耕教授、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苏州大学任平教授、国防大学何怀远教授、吉林大学张盾教授、山东大学刘森林教授(线上)、北京大学仰海峰教授、吉林大学白刚教授、清华大学夏莹教授、兰州大学谢亚洲教授、南京大学唐正东教授、南京大学刘怀玉教授、南京大学胡大平教授等专家学者参加发布会,并进行主题发言。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谢山青及副总编辑杨建平、戴亦梁致辞,介绍图书出版过程及意义。
本书作者、南京大学张异宾教授畅谈创作心路。他指出,《回到马克思(第二卷)》不是计划中的作品,与过去关于第二卷的设想也存在差别。《回到马克思(第二卷)》是他在梳理马克思从市民社会、布尔乔亚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探索中逐步产生的成果。他认为,第二卷的研究并没有跳过劳动异化概念,这也继承了南京大学孙伯鍨先生开创的“两次转变”“两条逻辑”的原创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深化和拓展。他表示,第二卷还在文献上得益于南京大学MEGA研究团队选译的MEGA2第四部分的笔记内容,完整展现了马克思的学习与思考过程,这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是一个前沿的研究领域。因此,这部书是他近40年学术思考的一个集中展现,希望能够帮助年轻一代学者继续往前走、走得更远。
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谢山青对张异宾教授的卓越研究表示高度肯定,她认为,《回到马克思(第二卷)》以150万字宏大篇幅,历时25年,包含了张异宾教授“回到马克思”的最新思考和研究成果,书中精深的文本解读、复杂的多文种语境探析、清晰的话语流变追溯,无不展现这项研究的宽广博大和张异宾教授的大家风范。这部著作是代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前沿里中国声音的重要学术论著,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扛鼎之作,可谓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典范。
据悉,《回到马克思(第二卷)》延续并深化了《回到马克思(第一卷)》马克思思想史的文本学研究,作为进阶之作,聚焦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话语与资本主义批判构式的复杂历史关系,从思想史考古学的视角重新反思马克思早期市民社会概念背后的四种不同话语格式塔的复调构境,也重构了马克思在经济学研究进程中逐步从资产阶级社会批判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重要理论转换,最终精准确定科学社会主义否定性目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科学认识的“第三个伟大发现”的艰辛历程。